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嘎丽娅:战火中永生的和平天使

  • 发布时间:2015-05-05 05:12:3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北部,有一座海拔693米的山峰,名叫天长山。这座山峰西坡陡峭,东邻中俄边境,地势险要。二战期间,日军占领东北及内蒙古后在近5000公里的边境线上修建了14座要塞,而在绥芬河32公里的国境线上,要塞就有3处之多。其中天长山正是其中的核心要塞。1945年8月,这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日军负隅顽抗死守要塞,苏军久攻不下,战事进入胶着状态。在战火硝烟中,劝降的和平天使嘎丽娅挺身而出,用自己年轻生命和热血青春,谱写了一曲中俄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友谊长存的壮歌。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法西斯发起最后总攻。在东北抗联的紧密配合下,苏联红军打响了解放绥芬河的战斗。他们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眼前的天长山要塞。苏联红军多次进攻均遭阻击,伤亡很大。

  当时,苏联红军内部形成两种方案,一种是使用重炮和空军进行攻击,将要塞彻底摧毁;另一种则是考虑到要塞内还有很多无辜平民,出于人道主义还是以劝降为主。经过反复研究,苏联红军暂停了进攻,先进行劝降。

  在东北抗联的配合下,苏联红军找到了一位名叫嘎丽娅的中俄混血女孩。嘎丽娅能说流利的中、日、俄3国语言,这让苏联红军喜出望外,经过一番交流,嘎丽娅同意随苏联红军去要塞劝降。

  经过反复努力说服母亲后,嘎丽娅跟随苏联军官菲多尔琴科和几名士兵向天长山主峰进发。在离主阵地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日军军官示意他们停下,只允许嘎丽娅一人进入主阵地谈判。菲多尔琴科告诉嘎丽娅,如果她害怕了可以不去。嘎丽娅紧咬着嘴唇,看着眼前要塞那一个个黑洞洞的射击孔,嘎丽娅毅然对菲多尔琴科说,“我还是要去试试,万一成功了呢?”嘎丽娅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巾,深一脚浅一脚的向要塞深处走去。

  母亲深夜无眠,还在等着女儿回来,她看见了带领女儿上山的菲多尔琴科,但是却不见女儿的身影,腿一软便不省人事了。

  中俄军民群情激奋,从心底发出呐喊——为嘎丽娅报仇!苏联红军发射的炮弹将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掀开,天长山被战火硝烟笼罩。当人们登上天长山要塞主阵地清理战场时,在一大片废墟下,找到了一片残存的红头巾。嘎丽娅已和这片她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在绥芬河市嘎丽娅纪念馆,来这里参观的人们都会在一张略微泛黄的照片前驻足观看,一位端庄秀美的姑娘正微笑着看着前方,明亮的双眸炯炯有神,两条乌黑的麻花辫顺肩垂下,她就是嘎丽娅。在她牺牲后的70年里,我们只找到这张唯一的照片。然而,这座城市有以她命名的街道和公园,她的纪念碑前鲜花不断。这里的人们常说,嘎丽娅从未离开过我们。

  她化身为天使,矗立在她曾经向天长山进发的道路上,望着远方,手中挥舞着母亲送给她的红头巾!这座由绥芬河市市民捐建的嘎丽娅纪念碑已经成为绥芬河市的标志。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为纪念碑题词“我们的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嘎丽娅所热爱的绥芬河,发源于长白山麓,蜿蜒穿行于老爷岭的丛山密林间,经俄罗斯注入日本海。1903年中东铁路的通车,让这座因河得名的小村落一跃成为中俄两国边境上重要的口岸。这里成为众多俄侨的美好记忆。虽然国籍不同,但这丝毫不能阻碍两国青年的密切往来,嘎丽娅的父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相识、相爱的。

  1928年2月18日,嘎丽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张焕新是个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而母亲菲涅则是俄罗斯族的乌克兰人。

  父亲张焕新擅长用巴依扬弹奏中俄两国曲目,母亲菲涅则继承了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的天赋,常带着小嘎丽娅穿着自己做的布拉吉跳起俄罗斯民族舞。每次教会有活动都要请张焕新一家去表演节目,她家成了当时绥芬河家喻户晓的明星之家。

  嘎丽娅上小学时正值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学校里有中、俄、日、朝学生,而嘎丽娅不论是和哪个国家的小朋友都能很好地相处。她经常带着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在一起跳格子、挑花绳,在游戏中嘎丽娅和这些不同国籍的孩子们彼此学会了对方的语言,聪明伶俐的她除了会说汉语、俄语外,还掌握了日语以及朝鲜语。

  嘎丽娅自愿去劝降与她受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1932年2月,日军进犯绥芬河时,张焕新专门为抗日官兵送去自己烤的面包,还撇下生意随慰问团去穆棱前线劳军。绥芬河沦陷后,日军要求绥芬河每家每户都要出人服兵役,否则将以“破坏日满关系”论处,大儿子张国列被迫选择去当伪满洲国“国兵”,嘎丽娅默默地帮哥哥收拾行囊,张国列安慰妹妹,“放心吧,我是去应付他们,绝不会做对不起乡亲们的事儿,你照顾好家。”

  70年后,当记者走在嘎丽娅当年上山劝降的小路上时,两侧碗口粗细的树木已经开始吐露春芽。在主峰下一处规模较大的废墟前,嘎丽娅纪念馆馆长于观春告诉我们,这个位置被认为是嘎丽娅当年最后出现的位置。

  站在天长山主峰向远处眺望,当年的边境小城绥芬河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一片安宁和谐的景象。远处的牡绥快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新的陆路口岸即将建成,百年口岸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七十年,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七十年,寒来暑往,云卷云舒。七十年改变了太多事物,但历史却永远不会被改变!站在嘎丽娅纪念碑前,我们默默背诵起嘎丽娅唱过的《白色的刺槐花》歌词:白色的刺槐花,美丽的花。炸弹落下了,美梦摧毁了。洁白的花朵在硝烟中盛开,我们的战士不惧怕……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