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做一款风口上的智能手环

  • 发布时间:2015-05-05 02:35:10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bong手环创始人顾大宇:

  做一款风口上的智能手环

  他的战略是:小米来时“抓马鬃”,Apple Watch来时“扒火车”

  □本报记者 金梁

  Apple Watch正式开售后,智能穿戴设备概念又热了起来。

  作为入门级设备,智能手环也跟着掀起一波流行潮。每天在“朋友圈”发布跑了多少步,最近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智能手环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论你是走路、跑步、开车、游泳,还是在睡觉状态,它都能记录下来,并随时监测人体各种数据,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去年在小米手环风靡之前,已有一款杭州“智”造的手环在极客(对IT技术有狂热兴趣的人)圈内流行了。四个人的团队,历经三个月,从设计图到最终出货,改稿二十遍,最终登上某众筹网站并预售一空。

  顾大宇,一个黑龙江出生的北方人,在杭州待了近20年的玩家,就是这款bong手环的创始人。

  个性

  电影、音乐、铁人三项,玩什么都很疯

  杭城向西,未来科技城海创园。bong手环从第一代、第二代,到不久前刚推出的bong X、bong XX,都诞生在这里。

  平头、浓眉大眼、身材壮实的顾大宇,记者约了很长时间,他终于像羞涩的姑娘般出现了。

  本以为,这又是一位不善言谈的IT男,做得多说得少,对媒体采访总是能避则避。意外的是,从他最爱的各种玩法入题,几乎不需要任何提示,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1996年,顾大宇来杭州读书,学的是汽车专业。可毕业后,他没有干过一天与汽车相关的事。第一份工作是去电台做音乐主持人,多少是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玩乐队,曾先后玩了八年,去全国各个音乐节演出,还自录CD。

  在电台工作一年半后,顾大宇辞了工作,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墨守成规,喜欢各种玩,这就是年轻时的顾大宇。“我有很多爱好,玩了很多东西。”

  他认为自己在电影方面的爱好比较专业,看了超过2000部电影,最多的时候一天看过9部。后来,萌生了拍电影的念头,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五一”假期,都会拍一个DV短片。最后一部片子讲的是,两个喜欢摄影的好朋友,经常溜到别人家里拍照片,后来,其中一个人被打死了,另一个人把所有照片都烧掉了。

  他还喜欢玩铁人三项,买了专业教材,严格自我训练,跑步、游泳、骑车……他乐此不疲,每年还去参加千岛湖、黄山的铁人三项业余组比赛。

  “游泳和骑车之间的换项最难,刚从水里出来就去骑车,人容易摔倒。”为了练这个,他每次都先把自行车停在游泳馆门口,从水里一上来,就直接跑到门口去骑车。

  经历

  洗手间里,和阿里高管敲定“来往”项目

  来杭州十余年,顾大宇在各种工作中转换,也在各种爱好中充实着自己。

  海创园的很多团队都多少会有些阿里背景。果不其然,2010年,顾大宇进入阿里国际站工作。

  “2011年,我在洗手间碰到(阿里高管)陆兆禧。我跟他说,老陆,我想做一个SNS(指帮助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他说,好,你做吧。于是我就开始做‘来往’这个项目。”

  此时,微信才出来4个月时间。顾大宇说当时自己的目标对手只是微博。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微信注册用户过1亿的时候,有人跟我说,‘我蛮看好微信的’。这不是废话吗?都已经1亿用户了,你再看好,这已经是结论了。但是在过程之中,你很难去判断这样的一种变数。”

  “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其实还是受到很多质疑的,比如语音这种东西,老外喜欢留言,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而到微信3.0版的时候,我们感觉这个东西可能会把微博都干掉。”

  顾大宇说,“‘来往’刚出现时,我就不希望它是一个像旺旺这样的内部工具。刚发布的时候,连马云都不知道这回事,因为它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项目。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推广资源和钱,也没有在淘宝上面做一些流量导入,连广告都没有做。”

  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来往”最终还是输给了微信。“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创业

  成功卖掉千个初代手环,却差点交不了货

  2013年,顾大宇经历了阿里内部转岗之后,开始出来自己创业。

  为什么会选择做智能手环?顾大宇本身就是智能手环的粉丝,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类产品,而他认为国外的产品又不是很好。“我觉得国外产品太差了,比如睡觉前,它需要人工切换,睡觉时按一下,起床还要按一下,太扯淡了,所以我决定自己搞一个。”

  于是,他找了前阿里巴巴同事许皓玥负责核心算法研发、 ABB硬件开发工程师孙大鹏负责硬件开发、飞鱼设计合伙人李楷负责工业设计……

  他的创业念头,就好像曾经的各种爱好一样,仅仅是从最喜欢做的事情入手,并没有“要改变用户习惯”之类的远大理想。

  从阿里出来,顾大宇说自己还有点钱,初期没有考虑过什么融资,就自己干起来了。

  “有一天,我们想到一种功能——一旦你开始运动,手环就震动一下刺激你。这种功能细节很令人兴奋,因为当时全球各种手环还没有这些细节设置,在静与动的状态切换中,我们打算找象声词来形容,比如bong、bang、dong等,最后只有bong注册成功了。”

  他的初代手环,是在一个众筹网站上卖出去的。10多个小时,1000个手环被一抢而光。

  但是,卖得顺利,不代表着一定顺风顺水。

  “你知道吗,一个不是很成熟的团队去做硬件,最大的问题是跳票,几乎没有人逃得过这个魔掌。众筹完成之后,我们答应用户在多少时间内到货。那天是允诺的最后时间,合伙人守在深圳工厂里,我在家里等消息。”

  顾大宇说,当时最怕合伙人打来电话,但怕什么来什么。“晚上11点,手机响了,我很不乐意去接。果不其然,是工厂出了问题,1000多个初代机需要全部返工,他在电话那边都哭了。”

  那一次,给了顾大宇巨大的压力。他放下电话,硬着头皮开始准备向用户解释。“最后居然只有3个用户退货,这让我们非常惊讶,非常感动。早期的用户真的是我们最大的支持者。”

  bong初代机的单价在690元,远比现在贵得多。它的最初功能主要体现在,能辨识各种运动,比如走路、跑步、骑车、开车等。全自动识别算法,这是bong手环的独创之处,提取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加速度数据,然后进行后台演算。“当时,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就是极客圈子,后来升级了几代产品,都卖得还算不错。”

  在企业融资方面,顾大宇显得并不“饥渴”。“我们不像做APP创业,如果没有融资到钱,搞不到用户,就意味着‘挂’了。而我们做硬件的,本身是赚钱的,有盈利,所以在钱方面并不急。”

  战略

  不怕小米、Apple Watch,重要的是借势

  2014年,百万手环过大江,竞争空前激烈。顾大宇说,最初也是有竞争的,抢夺的都是小众市场。

  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智能手环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靠的是微信传播——身边诸多“健身狗”把每天的跑步里程数截图分享到朋友圈。有人说,发这些图片的重点,不是他/她每天跑了多少步,而是他/她有一款智能手环值得一炫。

  2014年7月,一条“鲶鱼”进入智能手环界,那就是小米。

  很多硬件产品的出现,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高大上的新鲜事物,回归平常的定位。不论小米手环是否成功,它确实帮这个市场起了普及作用。

  对于诸多手环创业者来说,这真是一个噩耗,因为五六百元的手环一下子降到了百元以内;同时也是机遇,小米打开了大众市场,让各种功能的手环有了新舞台,而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小众市场。

  “我们团队没有能力去做普及工作,所以当时只能抓极客市场。抓了一段时间后,全国的极客都被抓完了,所以2014年上半年就进入了平缓期。”顾大宇说,小米来袭时,bong的内部项目代号叫作“抓马鬃”,意思是一匹战马从战场跑过,我们只要抓住它的马鬃,翻到马背上去即可。

  “以前我们每次跟别人说手环,人家问‘啥?手环是啥?’后来,他们说,‘手环,就是小米手环那样?’”虽说这个例子很残酷,但顾大宇依然笑得很开。

  这波浪潮中,bong二代手环不仅增加了很多功能,更把价格拉到了99元。“我们最开始降价的时候,原来的极客会觉得这不就没有‘逼格’了吗?这个东西应该比较贵,要不然戴着没有感觉。事实是,这个东西便宜的话,它可以卖得更多。”

  今年4月21日,bongX和bongXX新品上市,在淘宝上众筹,三天时间销售额达到了150万元。这两款产品的续航能力分别能达到30天和25天,这个技术在同行中也是领先的。

  四天之后,Apple Watch正式发售。顾大宇认为这又是一波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浪潮,而他们这次的项目代号为“扒火车”——因为这一波的冲击力比之前的马群更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