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春梦想在这里开花
- 发布时间:2015-05-04 08:31:00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五一”国际劳动节,赋予了劳动者们无限的自豪!“五四”青年节,激昂着无数人的青春梦想!在首都机场,平凡的首都机场人是旅客出行忠实的守卫者,他们辛勤工作在首都机场的每一个岗位上,用敬业、奉献与担当表达着所有劳动者的心声,也用对事业的无限热情,收获着青春梦想的果实。追逐梦想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江涛——
打不倒的快乐“小个子”
刚过而立之年的江涛是首都机场300多个停机位的“大总管”。江涛每天的工作是快速精准地为1700多架次航班分配停机位,密切关注航班动态,掌握总体趋势,以备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江涛,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是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运行控制中心一名普通的机位分配员。他将乐观融入于生活中,将细致贯穿于工作中,将快乐传递给首都机场千千万万的旅客。机位分配工作最考验机位分配员的就是雷雨天气。 “当雷雨覆盖机场上空时,进港航班仍能正常降落,出港航班却不得不原地等待,彼时的机位分配工作用一句话形容再恰当不过。”江涛打趣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回望过去8年的工作经历,他早已记不清自己经受过了多少次雷雨、冰雪天气的洗礼,即使是“无米之炊”,他也总能轻松应对。一投入到工作中,他专注而审慎,任何复杂局面就在他一静一动、举重若轻之间迎刃而解。
在平时的工作中,江涛不遗余力地琢磨各种提高航班靠桥率的小窍门,比如:高峰时段将更多出港航班从远机位拖曳到近机位,让更多旅客使用廊桥登机;在标准允许的时间范围内,他会积极与塔台和地服公司协调,及时推出停放在近机位的起飞航班,确保后续落地航班能如愿靠桥。这些细微的操作使江涛的工作更繁琐、风险更大,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2013年,他带领课题小组研究将出港航班按目的地分区停放在相应区域,缩短地面滑行时间,提高航班正点率的项目,获得了第七届“海洋王”杯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赛二等奖。2014年,他又申报了科技立项研究首都机场停机位和机型的匹配程度模型,对未来机场规划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在提高运行品质、服务旅客的路上,江涛开动脑筋。“快乐是会传递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我们快乐工作的体验传递给广大的旅客”。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江涛喜欢用《天行健》中的这句话勉励自己,意指利刀可以破除一切阻碍,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的内心都应当始终如一,不要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舒旎)
周洋——
奔跑的绿色先锋
首都机场有一支“奔跑团队”,不仅负责首都机场飞行区内195座旅客登机桥、桥载400HZ电源、桥载空调以及飞行区域内弱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更担负着建设绿色机场的重任。周洋是这支“奔跑团队”中的一员,每天用“奔跑”的速度、“奔跑”的热情驱车在施工维护、设备检查的第一线。
“别看我们模块是前年刚刚成立的,但是对于首都机场的绿色节能工作可是相当重要的!”说出这句话的是首都机场股份公司飞行区管理部系统模块的周洋,而让他如此自豪的工作是首都机场持续推广的桥载设备工作。光是2014年,首都机场的桥载设备就减少尾气排放数十吨,同时可为航空公司节省燃油上万吨。
据周洋介绍,在系统模块成立之初,桥载400HZ电源和桥载空调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随着国家以及民航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首都机场越来越意识到节能减排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周洋和同事们与首都机场博维公司、各航空公司以及设备生产商进行了多次沟通,将桥载设备当成了“奔跑团队”的一员。首先是给桥载设备深度“体检”,使设备处于健康的状态,能够满足给航空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接着,与相关单位制订了有针对性的保障方案,提高服务效率;最后,选取一家使用桥载设备意愿最强的航空公司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此项工作。这是桥载设备在首都机场大家庭中推广的一系列流程。在周洋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下,首都机场桥载设备的使用率从之前的30%提高到了70%。
2015年,周洋和同事们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障管理的设备安全可靠,还要让桥载设备的使用率再提高一步。为了实现这个不太容易的目标,周洋和“奔跑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努力,一方面加强现场巡查,建立更加顺畅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使航空公司、机场、设备维护方三方共赢。
谈到自己在首都机场9年多的工作,周洋满怀感慨。“今年,我和同事们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这条道路走得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为了首都机场更加绿色的明天,套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话,奔跑吧,兄弟!”周洋坚定地说。(郭洪源)
毛曼——
让旅客出行更便捷
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交通图,毛曼作为负责首都机场陆侧交通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多条大巴线路、几百部大巴车和几百个班次的运营,总是一丝不苟的。虽然毛曼的工作很繁琐,但她丝毫不敢怠慢,她和她的同事们每天的努力就是为了使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年轻的毛曼看上去还未褪去学生的青涩,但她早已担负起了工作的重任。2014年,首都机场决定购置17辆纯电动客车用于APEC会议保障。采购前收集材料工作交给了毛曼,毫无经验的她不知该如何应对。但是在面对挑战时,她没有退缩。她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查询国内几家大型车辆生产企业的电动车及电池情况,遇到疑难问题时积极地向车辆专家请教,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能够如期完成任务,她经常加班加点学习大型车辆知识,那段时间她上班学习知识,下班之后将所学知识重新消化。慢慢地,毛曼从不懂到逐渐了解,一点点将平日学习的知识化为己用。最终完成了电动客车项目相关技术部分的说明书,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丰富资料,协助完成了APEC会议用车的保障工作。
在平时,毛曼主要负责首都机场巴士的运营工作。随着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不断增长,如何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服务成为了毛曼和同事们思考的首要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毛曼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联络机场巴士公司,跟进巴士线路布局拓展与优化工作。那时,毛曼跟着大巴车跑线路,路上还不断记录着地点、时间、感受,同时认真倾听旅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投诉内容,与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探讨改进措施。
在北京市内巴士线路拓展的基础上,她与省际巴士公司沟通、协作,开辟新的线路——沧州线。毛曼针对这条线路的特点,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探讨,认真完成了一次次现场踏勘和技术分析工作。在开发新线路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成功续签唐山线省际巴士合约。这些成绩只是毛曼工作中的一部分,虽然在她前进的路上,有挑战、有坎坷、有困难,但是她不知疲惫。路途虽艰辛,但她从未动摇。(黄兴)
张新宇——
晨光中的“红马甲”
自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运行以来,“红马甲”志愿服务已然成为首都机场旅客服务的一张名片。帮助旅客办理登机牌、及时解答旅客的问询、随时为有需要的旅客传递志愿者的温暖,这种守望相助、向善向上的氛围在 “中国第一国门”中不断涌现。张新宇作为其中的一员,将快乐与奉献传递给了更多的旅客,并从中收获了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6时,张新宇按照惯例穿上“红马甲”,准时来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内出发值机区域,开始了他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穿上红马甲,忙碌的脚步就没有停下来,作为首都机场的工作人员,张新宇对3号航站楼内的运行情况十分熟悉。每次志愿服务时,他总能凭借经验来到运行最繁忙的区域,对旅客进行疏导。
今天的志愿服务,他首先来到了3号航站楼K岛岛头,这是国内早出港航班的值机区域,也是每天早上旅客较为集中的地方。
“您好,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
“您可以前往自助值机柜台办理,那里排队的旅客较少”。
“这件行李不能在普通柜台托运,我带您去大件行李寄存处”。
……
每次的志愿服务,他总是忙碌地穿梭在航站楼里,出发大厅、到达大厅、分流岗、APM站台,来来回回地走了不知多少遍,每当看到四处张望的旅客,张新宇总会主动上前询问,用热情的态度面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认真解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引领他们前往要去的区域,即便有时会碰到情绪激动的旅客,他也依然微笑面对。
这天,在临近J岛的岛头,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独自提着行李,焦急地四处张望着。看到老人腿脚不便,张新宇主动走上前去,帮助老人提行李,并询问老人的情况。老人告诉张新宇,自己要乘坐8时的航班前往郑州,看看时钟,此时已经是7时20分,时间十分紧张。张新宇毫不犹豫地带着老人来到值班经理柜台,说明情况后立刻为老人办理了值机手续。登机牌上显示登机口在C20,张新宇担心这么远的距离,老人可能赶不上飞机。“我送您过去吧!”张新宇一边说着,一边搀扶着老人,提着行李,带着老人找到特殊、急客旅客安检通道,办理安检手续。接着,张新宇联系了一辆电瓶车,一通过安检他们就坐上了通往登机口的电瓶车。终于在飞机关门前5分钟,把老人送到了登机口。分开时,老人紧紧抓住张新宇的手,不住地感谢他。
看着老人终于登上飞机,张新宇舒了一口气儿。
志愿服务结束了,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脱下“红马甲”,穿上工作服,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清晨的阳光洒进航站楼,晨光中的“红马甲”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匡婷)
李继军——
为行李安全撑起保护伞
李继军肩负着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内的行李安全重任。他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与行李打交道,它们就是一个个不会说话的特殊旅客,就是要忍受得了寂寞,对旅客的行李安全负责。 ”
提起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五级行李安检系统,李继军总是充满了自豪感。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行李安检系统,每小时有3000件~5000件行李通过严密的安全检查被送往各个登机口。它的引进不但提升了托运行李安全检查等级,同时实现了国际出港行李海关后台监管目标,大大提高了3号航站楼的行李处理效率。
随着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稳步增长,3号航站楼的行李处理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在整体安全形势紧张、空防安全等级空前提升、“三个底线”和零容忍要求的新常态形势下,李继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顶住旅客增长压力,全力保障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行李安检系统的稳定运行。他总是坚守在岗位一线,加大巡检力度和频次,保质保量完成运行保障任务。
随着首都机场行李处理量的增加,三级安检机的运行压力也骤然加大。一道难题摆在了李继军的面前,为加快三级安检机过检速度,提高图像完整率,李继军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每天在现场找答案,进行数据分析并主动与相关责任人开展升级可行性研究工作,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整,三级安检机前端皮带的速率突破了三级安检系统的瓶颈,为提高运行效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凭借着这股迎难而上的精神,李继军为首都机场空防安全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
多年来,为了管理好一、二、三级行李安检设备,李继军常常坚守在运行现场,不但对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在大量积累现场运行经验,提早消除运行和操作中的隐患,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在例行检查的基础上,李继军会定期进行故障汇总分析,把重大故障做成管理案例,逐步形成了丰富的行李安检系统案例库,以避免类似故障的重复发生。除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外,李继军还自学了特种设备天车,并于2014年通过了特种设备天车的安全管理人员考试,取得了相关证书。在多年的工作中,正是凭借着这种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的精神,李继军一步一步从平凡走向先进,又一步一步地走上追求卓越的道路,为年轻的同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沈臣 王睿明)
魏思雪——
用文化温暖每一位旅客
魏思雪,积极热情的“追梦者”,她踏实肯干,是一个着实的“拼命三郎”;她真诚善良,是同事们心中的“爱心天使”。她负责服务管理工作,为了带给旅客难忘舒适的服务体验,不断与同事们推陈出新,与旅客互动,传播中国文化,打造出了首都机场的服务品牌。
曾经学习音乐的魏思雪对文化和艺术有着一份执著和热情。如今,她将这份执著和热情带到了旅客服务工作中。虽然褪去了舞台上的光环,但她常说,服务旅客,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璀璨的服务明星。
年轻的魏思雪始终关注着航站楼旅客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关心着旅客的每一项出行体验,观察着旅客感受的每一次变化。在工作上,她与同事们一起勤勤恳恳地付出努力,不断创新,为旅客提供优质、愉悦的出行体验。
每一个节日,首都机场的航站楼内都留下了魏思雪为旅客精心设计的温馨关怀。七夕节,航站楼现场为3对情侣策划了别出心裁的求婚仪式,使旅客在国门之下邂逅惊喜、收获真情;母亲节,向旅客提供精美的节日卡片,发放康乃馨形状的书签,让旅客抒写对母亲的祝福,粘贴在节日背景墙的心形树上,让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与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共同在国门下绽放;感恩节,魏思雪和同事们联合首都机场旅促会的29家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了“快闪”活动,在旅客们办理值机手续或焦急等待时,一群身着边检、检疫、海关、安检、医院、航空公司、保洁等各单位制服的员工突然出现在中央问讯柜台附近,跟着音乐的节拍集体舞动起来,表达了对旅客的感恩之心、以优美的舞姿共同向旅客诠释了国门服务理念。
魏思雪的热情开朗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她在人生的舞台中奉献着青春,锐意进取,将每一项服务工作在不断的努力中打造成为首都机场服务品牌,在无形中温暖着身边的旅客,展示着首都机场的服务魅力。
(白雪丽)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