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出口:由粗放向精细迈进
- 发布时间:2015-04-30 09:38:00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原料药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已经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中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国内深加工能力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积极获取国际认证,原料药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自2000年以来,我国制药行业经历了15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9%,2014年我国制药工业总产值达2.58万亿元。”日前,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举办的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发布会上,商会秘书长谈圣采回顾了展会开展15年来,中国原料药贸易的风雨历程。
目前,我国化学原料药主营业务收入已达4240亿元,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出口产品主要以大宗原料药为主,其他小产品为辅。谈圣采认为,随着原料药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原料药企业已经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中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国内深加工能力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积极获取国际认证,原料药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原料药在医药出口中比重下降
谈圣采表示,长期以来,化学原料药都在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最高时占比超过54%。但是,自2012年起,原料药在我国医药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下滑至不足50%,2013年更是只占到46%,2014年则小幅回升至47%。
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在2002~2008年间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同比增速均在24%以上;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不足8%;2010~2011年,原料药出口增速反弹至20%左右;自2012年开始,我国原料药出口同比增长率连续3年均为个位数,已经率先结束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轨道。“可以说,我国原料药贸易已经提前进入‘新常态’。”谈圣采一语概括道。
出口均价提升出口目的国变化
15年来,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量从101.5万吨增至700.7万吨,增长了近7倍,除2008年外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青睐,地位越来越重要。出口均价则频繁波动,近5年来,原料药出口均价逐渐趋于平稳,涨跌幅度均在4%以内。但总体而言,我国原料药出口均价已经从15年前的2.54美元/公斤升至目前3.69美元/公斤,涨幅达45%。这一方面包含通胀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则间接显示出我国原料药产品的总体质量、价值和科技含量较之前已有一定提升。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世界原料药市场规模,出口范围已涵盖约200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北美,其中印度、美国、德国是我国原料药出口的前三大目的国,海外出口市场稳定。
但从15年来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原料药出口目的地中发达市场的地位下降幅度较大,占比从66%降至51%,反之新兴市场的占比上升。具体来看,亚洲占比从37%提升至47%,欧盟占比从32%降至25%,北美占比从20%降至14%。从国别上看,最大的变量因素来自印度,印度虽然在与我国的原料药较量上落于下风,但其仿制药业务发展得风生水起,导致其从我国进口的原料药逐年增多,金额从15年前的1.74亿美元增至目前的42.1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7%,高于我国原料药整体出口增长率,占比也从7%升至16%。
民企成出口主力特色原料愈发生辉
“我国原料药出口主力军已经完成了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移。”谈圣采表示,2000年~2014年,国有企业在原料药出口中的占比从71%直线下降至目前的16%,出口企业数量也从1878家减少至710家,而民营企业活力迸发,占比从不足二成升至55%,企业数量从276家增加至7527家,二者角色完成了互换。
对比15年前后的出口企业排行榜,目前的榜单前列中,既包括浙江医保、浙江新和成、普洛康裕、华海药业、石药维生等业界元老,也涵盖了通辽梅花、珠海联邦、浙江化工、山东新华、国药威奇达等业界新秀。
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出口的原料药产品线越发丰富,但大宗原料药仍是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主导产品,其中,氨基酸、维生素、解热镇痛、磺胺、青霉素等12类传统大宗原料药的出口占比虽有所下降,仍有近三成的比重。特色原料药他汀类、沙坦类、普利类、新型抗生素等特色原料药的出口额逐年增加,例如2014年他汀类原料药和有关中间体的出口额已达1.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