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尴尬遇冷

  • 发布时间:2015-04-28 01:00: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日前,银监会、央行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制度相继进行改革,备案制和注册制均已落地,业内普遍认为,这将进一步刺激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性,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有望再次扩容。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并未如市场预期呈现“井喷”之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小银行积极参与,但由于其资产质量受限,发行规模并不大,而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存贷比考核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愿保存优质信贷资产,不急于证券化转让处理。与此同时,目前股市热债市冷,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收益率吸引力有限,流动性不足,也成为交易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

  动 向 中小金融机构意愿强烈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仅为509亿元,发行了17单产品,其中有422亿元的规模为对公贷款。与去年相比,今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人更加多元化,外资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都开始积极参与这一市场。

  去年8月份,我国首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项目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意味着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人正式扩容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按照监管机构支持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初衷,将存量信贷通过资产证券化出表后,新的信贷额度能够继续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

  业内分析认为,今年中小金融机构的发行意愿更加强烈,主要是过去几年内针对企业发放的中长期信贷占比较大,在经济下行期,有些产能过剩行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银行面对存贷比等监管考核压力,需要腾挪出一些信贷资源进行信贷投放方向的结构性调整,资产证券化无疑成为重要渠道。

  不过,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在发行量上并不具有庞大的规模和实力,“地方银行的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不大,每单10到30亿元。”一位评级机构结构性融资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基本上银行还是以对公贷款资产来做证券化,尤其是地方银行,信贷投放类型比较单一,几乎没有针对零售信贷的资产打包,而大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资产就相对丰富一些。”

  通常,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投放集中度较高,并且每个地区具有非常突出的行业特点,“比如山西当地银行针对煤炭企业发放的贷款量就比较多,所以资产包里这类行业的贷款会多一些,但我们从评级的角度而言,不建议类型过于集中,从监管要求方面,也要求一些优质资产入池,因此,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做证券化的信贷资产量就不会太大。”这位评级机构人士进一步称。

  从近几年地方银行的信贷机构来看,不少银行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较多,但知情人士透露,在资产证券化产品中,还没有纯粹的平台贷资产打包入池,不过会有一些市政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类等贷款。至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有些银行会将一部分打包入池,但基本上是比较优质的房地产商贷款。

  据了解,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入池资产,一般会覆盖10到30个行业、多个地区,入池户数少则十几个,多则上千个,单一资产占比绝大部分不超过15%,因此,风险总体而言较为分散。

  受 限 股市吸金制约需求热度

  不过,对于今年一季度的发行量,业内认为,审批约束放松后并未呈现“井喷”之势,主要源于供需市场乏力。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指出,备案制后审批效率已大幅提升,但2015年一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月均发行量为169亿,反较2014年降低了28%,尽管行政审批约束消除,但未来发展程度取决于市场供需。

  更重要的是,股市投资升温促使部分资金配置转移,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购买方基本是大银行、城商行、基金、理财、保险计划和信托。“从需求端来看,股热债冷,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收益率吸引力有限,流动性不足。”姜超进一步分析认为,“股市火爆制约债券需求,收益率更高的标准化债券产品需求亦不足,CLO(一种期限较短的典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到6%的票息吸引力则更为有限;另一主要问题在于交易冷清且难以开展质押回购融资,流动性不足。”

  上述评级机构结构性融资部人士透露,目前一个3A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一年期利率在4.8%到5.1%,较去年同期6%下降了不少,但较去年11月份4%到4.8%的水平略有升高。“发行招标价格有很多因素制约,央行给出的基准利率是一把标尺,再一个看评级和期限。普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期限为10年左右,但投资机构难以转让,这个口监管层还没有放开,市场需求放大都倾向于投资短期的ClO。目前,很多机构资金会选择投向可能获得高收益的股市。”该人士分析称。

  对于一些银行而言,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内,很多领域贷款投放并不容易,在好项目难寻的情况下,更愿意将优质信贷资产留存下来,而非进行资产证券化转让。姜超认为,“在供给端,长期的优质资产稀缺,存贷比压力缓解,盈利空间有限。利率下行长期趋势下优质资产稀缺性渐显、非银同存纳入存款后存贷比压力缓解、股市繁荣和优先股发行致资本压力减轻、贷款利率与发行利率利差空间有限致盈利性不足等因素均制约银行发行意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由于银监会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实质要求较为严苛,部分发行人缺乏证券化动力,投资者亦无法满足于低迷的收益率,一度造成信贷支持证券“供销两不旺”的困局,第二轮试点额度事实上都并未完全使用。曾刚认为,应扩大基础资产池的品种,只要信息披露完全,不良资产亦可入池。

  潜 力 存量资金盘活渠道有望扩容

  即便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遇冷,但长期来看一些机构依然持乐观态度。交银国际在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按起息日计算,去年发行量达到3119亿,估计2015年的发行量可能达到去年的2倍以上。

  “通过存量债务的清理和重组,对存量资产进行估值,清理‘僵尸’信用为新增信用腾出空间,这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指出,“继续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的重要方面,将银行的贷款重组后,重新设计为标准化的证券产品,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交易,这可以实现银行信贷资产退出,在不额外增加信用的情况下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能改善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此举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转变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

  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此前在2015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会上透露,“目前我国总的银行业资产有160多万亿,可以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将达到90万亿。”他认为,中国资产证券化不论在资产范围、交易场所还是参与者范围等方面都将扩大。

  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要尽快改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银行互持现象,与国外相比,国内资产支持证券的二级市场交易并不活跃,银行间互相持有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不仅降低了资产证券化对加速银行体系资金周转、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意义,也没有起到分散行业风险的作用,管理层应加速培育国内资产支持证券二级市场,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银行业常态管理工具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整个存量资金盘活的市场大环境来看,短期内,央行针对银行信贷资产存量盘活方面正在探索更多的新手段,诸如扩大试点信贷质押再贷款,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抵押品不足的问题,业内预计,针对银行业释放存量资金的渠道将“定向”扩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