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乡医院找“婆家”(民生调查·一线探医改①)

  • 发布时间:2015-04-27 04:03: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谢振华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乡医院找“婆家”(民生调查·一线探医改①)

  核心阅读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乡镇卫生院运转艰难,群众看病只能往大医院挤,致使看病难、看病贵。广西上林县开始探索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让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全方位“收编”。半年实践,成效初显,但也碰到不少体制机制问题,亟须破解。

  乡镇卫生院的韦坚全,终于成了“县医院的人”。

  去年11月,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卫生院加挂“上林县人民医院三里分院”牌子,正式被县医院“收编”。“收编”缘何展开?除了多块牌子,卫生院半年来还有哪些变化,碰到了哪些困难?记者进行了调查。

  【困局】

  看病就靠“老三件”,患者得病也不来

  “一体化改革,是逼出来的。”上林县县委书记韦志鹏坦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苦不堪言,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已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

  一些卫生院没有X光机和B超机,仅靠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看病。有的卫生院虽有上级下拨的医疗设备,但没人会用。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有限,大部分开支仍需医院自筹解决。不少农村群众认为,卫生院“小病不用去,大病治不好”,很少“光顾”。病人少,卫生院常常入不敷出,医务人员业务也难提升。增加设备、引进人才、进修培训等“谋发展”之举,更无从谈起。

  因为待遇低、环境差,卫生院医务人员人心浮动,考取执业证后,大多另择高枝。据统计,2011年以来,上林全县乡镇卫生院调动、辞职达200多人。老的退休,能干的跳槽,新的不愿来,医护人员青黄不接。

  在韦坚全所在的三里卫生院,近年约有30个医务人员离职。该院设备齐全的手术室,从2012年起就不得不停用。而处于县境边沿的镇圩瑶族乡总人口约2.5万人,而乡卫生院竟只有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农村群众得了病,只能舍近求远往县城跑,导致县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县卫计局局长韦放说。

  上林的情况,并非孤例。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会主委钱学明调研发现,乡镇卫生院的困局广泛存在。据其了解,2013年广西乡镇卫生院空编13913人,空编率为24.48%;2009年至2011年,流失卫计人员7433人,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占74%。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钱学明呼吁关注乡镇卫生院困境,并提出城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的构想。

  【改革】

  由县医院“收编”,人员、业务、财务统一管理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冷热不均,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韦志鹏说,“改革,势在必行。”

  上林县出台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整合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县医院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财务由县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盘活。

  韦放介绍,改革实行“三不变”、“三统一”: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不变、收费标准不变;人员、业务、财务统一管理。

  一体化涉及县、乡医护人员1100多人。阻力,不是没有。

  县人民医院院长潘茂华坦言,改革当初确实顾虑重重:县医院人才也有限,支援了卫生院,本部咋办?病人就那么多,卫生院业务强了,本院业务会不会受影响?县医院小日子原本不错,一下来了这么多“穷亲戚”,福利待遇会不会被拉低?

  “同事劝我:上级没有明确要求,不必出这个头。”韦志鹏说,“我对他讲,干事创业,不能掉片树叶怕砸头。上林农民群众看不上病,我们党委、政府于心何忍?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压力,一体化改革都要搞!”

  “财政再穷,也要全力支持一体化改革。”县长蓝宗耿也态度坚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上林“勒紧裤带”,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一体化改革,添置、购买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

  2014年10月,上林县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当年11月,9个乡镇卫生院分别挂牌“上林县人民医院××(乡)镇分院”。

  人员方面,对县医院、9个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重新洗牌”,全员竞聘上岗。竞聘结果是:乡镇卫生院有6人到县医院本部,县医院3人落聘后被分流到分院。“竞聘有‘上’有‘下’,乡镇卫生院的看到了希望,县医院的感到了压力。”潘茂华说。

  业务方面,县医院任命9名业务骨干任各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并选派16名临床一线业务骨干下沉到各卫生院蹲点传帮带;卫生院则选派骨干到县医院进修学习。县医院内科学习的3个月,让从乔贤镇卫生院来的潘伟祥医生大开眼界。“这样零距离的跟班学习,是从业7年来的第一次。”

  同时,上林还制定了双向转诊制度、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绩效考核、工资实施方案、疑难病例讨论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变化】

  卫生院强了实力,县医院少了压力

  改革半年,变化不少。

  群众就近到乡镇卫生院就医,经卫生院医师或县医院驻点专家诊断。对危急重病人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直转县医院治疗。群众到县医院就诊,如不必在县医院治疗,转回乡镇卫生院;术后康复阶段的病人,也转回乡镇。在卫生院治疗,医疗收费相对更低,新农合报销比例为90%,远高于县级医院的70%和市级以上医院的50%。

  卫生院的变化,也实实在在。背靠县医院“大树”,加上县医院3位专家的“加盟”,三里镇卫生院手术室终于重新开张。仅今年3月,就做了手术近20台。

  设备增加、业务帮扶、管理规范,其他卫生院,也像三里镇一样,脱胎换骨。到卫生院看病的群众,渐渐多了。今年3月,9个乡镇卫生院收入576万多元,同比增加41%。

  更大的改变,还在人的层面。据韦放介绍,改革实施以来,乡镇卫生院没出现一例人才外流现象。

  潘茂华对改革的重重顾虑,也被打消。她说,“收编”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好比开起了“连锁店”。原来,乡镇卫生院、县医院是“同行冤家”。对病人的流向,乡镇卫生院不作引导,致使很多病人流到县外治疗。现在,卫生院的大病、重病病人,转诊到县医院。县医院的业务,稳步增长。同时,通过下转病人,县医院“一床难求”现象得到缓解。

  “一体化改革,整合、激活了资源,形成了多赢局面。”韦放分析道。

  今年全国两会,钱学明带着“上林样本”上会呼吁:推广上林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经验。

  【挑战】

  编制打不通,业务、用药、报销受限

  上林县乡一体化医改是自下而上的“自选动作”。随着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已触及制度的条条框框。

  乡镇卫生院“有编无人”,县医院“有人无编”。最理想的是,将编制整合统筹使用。但现实是,县医院与卫生院分属“两本编”,不能合并使用。“这个不打通,人员统一管理,难以真正实现。”潘茂华说。

  根据分级诊疗制度,乡镇卫生院主要诊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类手术,业务范围“定死了”。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卫生院日益“筋强骨健”,具备了开展更多业务的能力。“能否将卫生院视为县医院的一个‘科室’,开展更多业务?”潘茂华说。

  而根据《基本药物》制度,县医院、卫生院用药的目录、品种、结构、报销比例都不一样,也给一体化改革带来不便。对这些问题,韦放、潘茂华冀望:上林县能纳入上级医改试点,“给政策,给灵活性。”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韦志鹏表示,上林将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强化县医院和乡镇分院管理,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均衡发展,让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