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湖北农发:向管理要效益

  • 发布时间:2015-04-23 10:24:31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如何加强农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湖北省农发办初步构建成涵盖农发资金运行全过程,贯穿农发项目建设各阶段,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绩效管理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农发绩效管理新路子。

  目前,湖北省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县已由1989年的26个增加到2014年的93个;农发财政资金投入由1989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4.08亿元,累计投入176.07亿元;农发项目类型也由初期单一的土地治理,发展到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部门项目同步建设。2014年,全省农发项目共惠及农户936.32万户、2434.44万人,带动农民增收55.61亿元。

  探索绩效管理新模式

  早在2012年,湖北省农发办开始探索建立资金绩效分配制度,按照资源条件与绩效考评结果各占50%的权重,使资金分配更加有理有据、合法合规,更加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始,全省对增量和试点项目实行竞争立项,通过摇号从省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除采取网上初评、封闭评审、现场答辩等方式,还与上年度绩效考评情况结合起来,坚持做到“无绩效不分配,不竞争不立项”,从而促进了基层由“跑项目,争资金”向“练内功、创佳绩”的转变。

  一是抓制度设计。制定了《竣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办法》《市(州)级综合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和《竣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组织管理办法》等3个办法、10个考评细则,设置了57个方面、127项考评指标,按照国家和省各项农发政策和制度规定,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考试试卷”和“正确答案”,实现了资金和项目、制度和管理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及省、市、县三级绩效管理网络的联动。

  二是抓统筹推进。按照“考评任务大致均衡、循环考评不交叉”的原则,将绩效考评与竣工验收有机结合、同步进行。在县级自验自评、市级监督指导的基础上,省农发办将全省92个开发县划分为两大片区,组成25个验收考评组,利用1个月时间分两个批次进行验收考评。

  三是抓全程督导。坚持省农发办处级干部带队巡视督导,并在验收考评结束后再按一定比例抽查复核的做法,确保验收考评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四是抓整改落实。市州综合管理绩效考评及县市验收考评情况,在全省财政系统内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时限。对不合格项目和未竣工项目下达延期验收通知,年底重新组织验收,直到所有项目达到合格以上标准。这几年,由于实现对所有项目、所有开发县、全部管理工作的验收考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以往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

  实现开发效益新突破

  近年来,湖北省农发工作在理念、模式和机制上迈上了新台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加凸显。

  在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了新进展。2012—2014年,全省共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39097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07.8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236.22万亩;完成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12处。保康、南漳、老河口、应城、安陆等县市农发项目区新建工程,在2014年鄂北特大干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大灾之年不减产。夷陵、当阳、五峰、长阳、枝江、宜都、远安等县(市、区)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灌溉保证率普遍提高到90%以上,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宜城、当阳、汉川等地经过治理后的项目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复种指数也大幅提高。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上打造新亮点。2012—2014年,全省共投入产业化经营茶、生猪、蔬菜、水产养殖、禽蛋加工等具有荆楚特色的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对588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建成了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集群。福娃集团、国宝桥米、奥星粮油、金华麦面等农业龙头企业得益于农发资金支持而做大做强,“土老憨”“神丹咸蛋”“萧氏茗茶”等一批精品名牌脱颖而出,潜江“小龙虾”、秭归脐橙、老河口砂梨等一批特色产业快速崛起。

  在加快农业先进科技推广应用,培育新型农民上取得新成果。2012—2014年,全省土地治理项目集中提取科技推广费6678万元,用于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项目,重点示范推广了中稻、棉花、玉米、油菜等粮棉油及蔬菜、瓜果等新品种112个,示范推广高效轻简栽培、生态农业等农业新技术26项,示范推广面积达37.8万亩。此外,在项目区组织对农民群众的培训达20.4万人次,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在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助推“美丽湖北”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结合项目实施,着力改善农村生态功能,推动农村绿色发展,促进“美丽湖北”建设。2013年,咸安区农发项目建设解决了群众盼望已久的污水排放和吃水问题,马桥镇曾铺村梁家湾村民自发在村口塘前竖起一座“功德牌”,感谢党的惠农好政策。沙市项目区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灭光钉螺面积100亩,有效遏制了当地血吸虫病的蔓延。

  在提高农发管理绩效,增强工作正能量上步入新境界。通过创新绩效管理机制,全省农发工作实现了“六个转变”。第一,实现了从“按部就班”到“按图索骥”的转变。通过完善制度和操作细则,使验收考评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成效。第二,实现了从“管理缺位”到“绩效联动”的转变。自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由于市州管理职能的弱化,一度曾导致监管缺位。2012年以来,省农业综合开发对省市县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构建了“上下联动、责权清晰、协调一致”的现代管理体系。第三,实现了从“重点抽查”到“全面考评”的转变。通过建立“三个百分百”全覆盖验收考评机制,更加有效地遏制了半拉子工程、弄虚作假项目和套(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的发生。第四,实现了从“要我干好”到“我要干好”的转变。通过强化绩效考评机制,搭建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对农发干部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要干好”已成为各级业务骨干的内在要求。第五,实现了从“事后处罚”到“事前管控”的转变。通过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机制,把管理行为置于公开监督之中,凡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出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做到管控与处罚并重,进一步增强了农发干部的风险意识、避险意识和廉洁意识。第六,实现了从“跑项目”到“练内功”的转变。通过建立完善以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杠杆作用,有效杜绝了资金分配中可能出现的“人情牌”、“关系牌”现象。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供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