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他带走一个时代,留下一粒火种

  • 发布时间:2015-04-19 05:52:3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这是一个热爱动画的老头儿对另一个热爱动画的老头儿的回忆,这是一位还在探索的动画人对一个逝去时代的缅怀。

  提起马克宣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动画家,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最后的辉煌。他参与创作的《大闹天宫》《山水情》《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是陪伴几代人童年时光的经典动画片。

  我国的动画片有两个黄金时代。一个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诞生了《大闹天宫》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另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制作了《哪吒闹海》《三个和尚》《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马克宣是这两个黄金时代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今年4月6日,马克宣病逝,动画界惋惜“他带走了一个时代”,看着他的动画长大的人们因“马克宣走了,带走了我们整个童年”而感伤。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路盛章和马克宣相识的时候,一个54岁,一个61岁,都已经不年轻了。那是2000年,路盛章筹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中国动画学会的年会上见到了“传说”中的马克宣。两个热爱动画的老头儿一见如故,马克宣欣然允诺对即将成立的动画学院给予全力支持,两人共同开始了一段新事业。

  这段友谊持续了15年,一直到马克宣突然离世。“我失去了一个良师益友。”得知消息的路盛章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总是在回忆那个眼神明亮、风度翩翩的老大哥。

  一个谦和的大师

  在路盛章的记忆里,马克宣从来没有大声讲过什么话,他总是慢声细语,面带微笑,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马克宣是上海美影厂后期最重要的导演和中坚力量,他却不愿意别人叫他大师,他认为那些把自己推上“大师”地位的作品不能算自己的成绩:《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里面的鱼虾形象皆取材于白石老人画中;《山水情》的人物设计是国画大师吴山明;《哪吒闹海》的美术设计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大师张仃;《大闹天宫》《三个和尚》自己不过是个参与者。“画《大闹天宫》时我还是个小毛头,大家都叫我‘小马’,现在才熬成‘老马’了。”马克宣曾经这样开过自己的玩笑。

  1992年,马克宣执导了自己的最后一部动画片《12个蚊子和5个人》,并获得了1993年法国昂西动画节的教育片奖。这是动画界的至高荣誉,但是相识多年来,路盛章听马克宣把美影厂的每一部作品都掰开揉碎讲过好多遍,唯独没有听他讲过这部片子。

  “我自己的东西没什么好讲的。”马克宣曾经对路盛章说。他更愿意跟大家分享那些集体创作的精品,《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怎么从尖嘴猴腮的写实派变成现在的装饰风,《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墨绘的小蝌蚪如何连贯地动起来,《山水情》里的乌云墨雨如何模仿了真实的疾风骤雨,马克宣总爱用这些经典案例来讲解动画制作。

  马克宣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最后的辉煌,但谈到水墨动画技术,他总是一语带过。“水墨动画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我马克宣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谈。”马克宣跟路盛章解释说,“更何况这项技术还要保密呢!”

  这项神秘的中国新技术诞生于1960年,最早的呈现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创作的初衷,是让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动起来。

  水墨动画片的原画非常难画。当时没有电脑,全靠手画,画好之后再拍。因为用的是毛笔,每一笔的浓淡都不一样,但是要让画面动起来,每一块晕染的程度都要保持前后一致。所以,每一笔浓淡的分解变化,都要分别拿出来进行不同的曝光,力求达到虚和实的不同比例。完成一部水墨动画短片,需要很多人做上三四年。直到现在,这项技术也还是保密的。

  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水墨动画令世界惊艳。1988年,马克宣和阎善春联合执导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被视为马克宣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遗憾的是,这也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此后,我国再无一部真正的水墨动画片。

  如今,路盛章也是动画界的“腕儿”了,但他同样不许别人叫他大师。“跟马克宣相比,我们还差得远呢。自惭形秽呀!”

  离开上海美影厂后,马克宣全身心投入了动画教育工作。他长期在吉林、北京等地从事动画教学工作,可惜他不是最受学生们喜欢的老师——“马老师上课的时间总是很长,而且经常晚上还要上课。”路盛章曾经听学生们这样抱怨。

  “他是觉得自己时间不够多了,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路盛章很能理解马克宣的急迫。有一次,有一所学校想邀请马克宣为学生们作一堂讲座,因为经费不足,就特意告诉马克宣没有讲课费。马克宣充满歉意地表示当天有事,不能出席。没想到第二天,学校接到了马克宣的电话。他说推掉了那天另外的活动,要来参加讲座,“因为这是给学生们讲课,不给钱我才来”。

  只要涉及动画教学,平素毫不计较的马克宣就会变得异常严谨。他住在北京市大兴区,离中国传媒大学约有50公里。每次参加学生的开题、答辩、教学检查会时,他总会提前一晚住到学校里,就怕路远耽误开会。审作品时,马克宣的评价总是写得最慢也是最认真的,有时候他还会问路盛章:“刚刚那个镜头是怎么回事?”如果路盛章也记不清楚了,马克宣就会要求重看一遍,一点也不肯马虎。

  两个恋旧的老人

  不愿意别人称自己为大师,马克宣却乐意回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师们。“提到老美影,他就两眼放光。”路盛章也最喜欢听马克宣讲那些过去的事情——

  “《天书奇谭》的导演王树忱抽烟很厉害呢,总是叼个烟斗,翘个二郎腿,说‘小马呀,这个画画得不错!’”

  “《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非常聪明,他主持讨论会能把氛围调动得特别好,让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他还能抓取各位发言中最精华的东西,用到片子里去,就像现在的创意总监一样。”

  “《九色鹿》的导演钱家骏才是中国动画教育的第一人,他从南方教到北京电影学院,阿达、严定宪、林文肖、戴铁郎都是他的学生。水墨动画技术的创作也离不开他,他的地位没有得到过认可,太可惜了。”

  在马克宣的讲述中,路盛章觉得这些大师不再是动画片演职员表里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仿佛刚刚发现多年的朋友原来长这个样子。

  “我很嫉妒他跟这么多大师一起工作过,跟着大师成长。”路盛章觉得马克宣赶上了动画最好的时代,大师云集,只为了做出最好的艺术作品。因此,马克宣对哺育他成长的上海美影厂充满了感情。路盛章清楚地记得,前些年在杭州动画节期间,作为动画节的评委他和马克宣一起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在谈到美影厂的老艺术家特伟、阿达等人的时候,马老师竟然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经历了美术片的黄金时代,马克宣是幸运的,但是眼看黄金时代被迫谢幕,老人又十分失落。私下里,马克宣曾经跟路盛章感叹,“美影厂惨了哦,都承包出去了”。前几年翻拍的《大闹天宫》老人都没有看过,“随便他们怎么弄吧。”他也明白,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那种不计成本地投入、可以让十几个人为一个镜头的处理讨论几天的场景,已经不可能再现了。

  更让马克宣忧心的是,今天的中国动画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马克宣们创造的民族特色已经难觅踪影。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一楼,同样一个以蚊子为主题的动漫作品,海报上尖下巴、大眼睛的人物形象,透着浓浓的日本动漫味道;获过东京动画节大奖的《纪念日快乐》,极像好莱坞制作的中国风。路盛章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看不看《大闹天宫》《三个和尚》,有人回答说“不看”,因为“太老了”。

  “一个时代过去了。”路盛章想追问的是,“但那个时代的动画真的过时了吗?”他记得马克宣曾经说过,创新才是中国动画的精髓。所以在做奥运福娃宣传片的时候,他坚持不直接使用传统的水墨动画技术,而是带领团队观摩了十几遍《大闹天宫》,借鉴其中的祥云、水花、海底世界等元素,用最新的软件和技术再加工。

  接触久了,路盛章似乎变成了老美影厂的编外一员,在艺术理念、艺术风格上与其一脉相承。这种影响是如此之深,似乎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在鼓励制作福娃宣传片的学生时,路盛章说的是“孩儿们,不要灰心!”俨然是孙悟空的标准口吻。

  如今,动画学院里还挂着《大闹天宫》的海报,楼梯间还有孙悟空的形象彩绘。可惜,创作这部动画的人已经不在了。

  马克宣追悼会举行那天,北京雾霭沉沉。因为要给学生上课,路盛章没有去参加。他给自己的研究生打了一个电话,让她代自己献上一个花圈,上面只写了几个字:一路走好。挂上电话,路盛章脚步匆匆地奔向课堂,他也急着把从马克宣那里继承来的火种传递给学生们。“这是马克宣和美影厂的前辈们留下的财富,我要通过教育来传承对中国动画的热爱和责任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