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科技创新的“双反”效应更热烈些

  • 发布时间:2015-04-13 01:31:3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观察

  在深圳,从事推动科技创新的民间组织不在少数,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会算是最初的探路者。这个纯民间的草根协会,按照刘文求的话说,“我们走得很艰难,但支持我们的大有人在。”

  采访中刘文求告诉记者,在产学研实践上,当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与市场脱轨严重,二是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欠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同企业的交流太少,科技研发同市场并未实现无缝对接。由此他提出一个“双反理论”,即“反向创新”和“反向教育。”

  此前,高校研发人员往往是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时下科研热点来确定研发方向和具体研发课题,由于对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缺乏调查,往往造成研发成果离市场应用相隔甚远。而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投入研发的资金有限,专业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紧缺,其创新能力更可想而知。一方面是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求“资”若渴,刘文求的“双反理论”无疑给出了一个可能,“反向创新”就是先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确定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以及具体要求,再来确定科技研发的课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举改变了此前“从高校—市场(企业)”的技术转化程序,而变成“市场(企业)—高校”的研发程序。

  眼下,高校的科技人才打破铁饭碗走向市场的案例屡见不鲜。他们有着自身在某一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走向企业有利于他们的技术得到实际应用,这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渠道。但在企业的研发人员走向高校的却并不多见。企业研发人才,有些具备很高的学历背景,而有些却无缘科班出生,很多属于纯粹的后天培养。实际上,企业研发人员走向高校,一是有利于这些研发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带动高校科技研发更加贴近市场,以此形成企业和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完善结合。具体来说,企业研发人员,在自有研究基础上,应当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有向高等专家学习的机会。“民间自有高人”,政府应当去发掘民间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去高校学习和合作。

  所以,科技创新上的“反向教育”,就是要改变单纯的“高校—企业”模式,而形成“企业—高校”的创新格局。

  上述的科技创新“双反”,或许只是一种局部观,但不可否认,在眼下科技和市场“两张皮”的局面下,这种创新思维,不妨值得探讨和一试。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