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定量和定性目标不可偏废

  • 发布时间:2015-04-11 02:29:3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评论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元的庞大工程,也是一个定量与定性兼备的目标,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对这一目标体系有科学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

  从目标特点看,定量目标侧重于具体的指标体系,如经济、社会方面的一些目标,属于硬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等多项内容;定性目标则强调综合发展和主观感受,如政治、文化方面的一些目标,属于软指标,具体体现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当然,定量目标里有定性目标的内涵,定性目标里也有定量目标的成分,两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完成定量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一方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一系列定量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具体的方向,让宏大的目标变得清晰可见、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只有完成一系列的定量目标,老百姓的钱袋子才会鼓起来,综合国力才会提上去,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事业才能蓬勃有序地开展。当然,尽管定量目标可以被量化,但它不能被简单地转化和理解为有限的目标,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指标体系的科学设置和与时俱进,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

  完成定性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一方面,与定量目标相比,定性目标难以量化,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目标达到与否的体系标准,因此,实现起来也颇有难度。另一方面,与定量目标中的具体指标相比,定性目标强调全面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突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需要直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会,化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和困扰。与定量目标相比,定性目标体现的是整个国家的软实力,不仅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标志牌”。

  指标只是衡量手段,广大人民的实际感受才是终极目标。指标的落地只是完成第一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真正能够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是群众的认可和老百姓的口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地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真正地体会到内心的幸福和满足。如果广大人民享受不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依然觉得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看病困难、教育不公、食品不安全,那也很难说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因此,既要避免各项指标完成良好,但与广大人民实际感受不符的被动局面,也要避免城镇发展各项指标达标,但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广大农民难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失衡局面。

  一卷“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千年梦想;一系列“全面建成”的指标要求,指向了人民的幸福期待。我们要辩证统一看待定量定性指标,科学设置各类指标体系,力戒顾此失彼、简单割裂,始终将广大人民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矢志的目标,让人民群众获得一个更全面、更完满的小康。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