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余斌:二季度中国经济会企稳 防止通缩不必紧张

  • 发布时间:2015-04-10 14:4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祝惠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0日讯 (记者 祝惠春)经济面的消息喜忧参半。去年下半年以来,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等因素相互叠加,导致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明显下降。去年上半年,PPI逐月回升或者说降幅收窄,但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下半年PPI又出现下降趋势。

  但是,好消息也频出。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三月份PPI增长-4.6%,降幅有所收窄。从利润来看,去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负增长8%,但今年1、2月份合计降幅收窄。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4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吹风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进行深度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二季度中国经济会企稳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总需求平稳回落,供给方呈现产能过剩,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有比较明显的缺口,需要在结构升级中逐步接近新的均衡水平。由于大量过剩产能不能有效退出,供大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和PPI持续负增长,企业利润滑坡、债务负担加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关键是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的再平衡。

  从2015年全年情况来看,国际经济延续分化态势,但总体上向趋好态势发展。欧洲央行新一轮QE正式启动,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有所趋稳,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有所降低,国际经济环境有望略好于去年。

  由于工业产能整体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汽车生产进入相对低增长期,制造业投资中长期调整仍未结束。1-2月份,企业设备投资增长15.5%,比去年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呈持续回升态势。再考虑加速折旧、出口趋稳等短期积极因素,预计2015年投资有望增长11%左右。

  随着国际经济状况趋于改善,短期需求冲击逐步减退,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后企业去库存,改革和稳增长政策效应开始释放,经济体系内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预计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步缓解,若不出现较大意外冲击,全年有条件实现GDP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的逐步消化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决定经济运行将持续承压。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重视短期需求管理是必要的,可以延缓经济下行。但与此同时,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引导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促进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

  一季度仍然处在供给侧调整步伐加快、逐步与需求侧相适应的过程中,延续了过去几年调整的步伐。预计在二季度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同时,工业生产增长放缓后,服务业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这些是结构变化的好趋势,今年二季度还将延续。余斌认为,二季度中国经济会企稳。

  中国股市上涨有基本面支撑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减缓,但是股市却出现了“大涨”。余斌认为,中国股市上涨有着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决定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是7%左右。一季度尽管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滑出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增长7%,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国际比较角度来说,这个速度并不低。中国增长速度和自己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是如果站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还是很高的增长,这对股市上涨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其次,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和增长的有效性、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得到改善,这也是股市上升的内在原因。经过改革、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我国经济运行内在合理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一定的改善,也为股市上涨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防止通缩不必紧张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5%,同比上涨1.4%;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结合刚出炉的CPI和PPI数据,如何看待国际上出现一种认为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的言论?余斌在回答本报记者这一提问时表示,通缩言论非常偏颇。他认为,今年两会确定的调控目标是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从现在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在在今年完全可以实现。如果物价涨幅在3%左右,既不能说是通胀,更加不能说是通缩。

  如果仅仅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到今年3月份为止,已连续37个月负增长,似乎出现通缩。但是,如果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3月份当月CPI上涨1.4%。把CPI和CPI(消费品价格指数)一起考虑,就不能说中国经济是不稳定的。国外的通缩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货币供应或者流动性不足带来。而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段时间会出现持续的PPI下降,是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和我国供给侧产能过剩,这两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

  近期以来,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逐步趋稳,前一段时间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已经转向现在的基本稳定,由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PPI下降因素接近消失。另一方面,供给侧调整步伐逐步加快,随着结构调整,大量过剩产能通过资产重组、优胜劣汰退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的因素也将逐步消失。所以,他认为PPI降幅在未来将会呈现出逐月收窄的态势。刚公布的PPI数据,证明了这个观点。

  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关于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措施,将对房价,包括成交量带来什么影响?余斌认为,房地产政策调整,非常必要。总体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但并不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到去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5%,离达到70%基本完成城镇化的任务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直到2030年,都将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同时城镇居民的住房改善性需求和空间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房地产在未来很长时间都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并不是让房地产重新回到高增长轨道,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新执行的信贷、首付比例政策,对地产销售增长会有一定积极作用,并适当改善投资预期。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到7%左右,与去年相比,降幅明显收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在7%-8%的水平上。

  就业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今年增加1000万就业机会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余斌很乐观。他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32万。如果简单计算的话,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接近180万人。这跟过去相比是重大的变化。在本世纪初期,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增就业70万左右,之所以出现这个重大变化,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就完全不一样。过去中国经济总量10万亿人民币,增长1%,增量是1000个亿,这1000个亿只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就业岗位。去年中国经济总量63万亿,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的增量是6300亿,6300亿和过去1000亿增长相比,很显然,创造的就业机会完全不同。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而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同样的增加值,服务业比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20%-30%。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和经济结构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他认为7%的增长率基本上可以满足现在的就业需要。实现今年的就业预期目标没有问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