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伊核谈判成功 "大日子"将释放"大效应"
- 发布时间:2015-04-06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周(3月30日-4月3日),瑞士洛桑,吸引了全球目光。伊核问题谈判在此举行,美、俄、中、法、英、德六国外长、欧盟代表和伊朗外长悉数到场,通过加时谈判,于当地时间4月2日终于谈成。美国务卿克里也说,4月2日是个“大日子”。
伊核问题已经持续了13年,其间,发生过一次空中打击、一次网络攻击、四轮经济制裁,都未解决问题,反而落下了一块全球心病。在此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大家接受了外交谈判这个解决之道。近期以来,美国与伊朗都表现出达成协议的愿望,中国也积极参与,3月26日起,外交谈判开始,并约定3月31日结束。
但是,谈判过程一波三折,美俄外长要离桌回国的消息不时传出会场。与此同时,油价也是时起时伏:当消息说谈判快成功了,油价就跌甚或急跌;消息说破裂了,油价就稳一下甚或小涨一下。好似一出“木偶戏”,牵线人的手在会场时上时下,期货市场的油价也像木偶似地时上时下。最终,当谈判成功的消息公布后,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急跌5%,美国原油市场振幅也达4.36%,这还是在美国市场上周五非农数据预期悲观的情况下,以及美国已经宣布减少其石油日产量3.6万吨的情况下产生的,否则振幅可能更大。
原因很简单,假如伊核谈判成功,一方面伊朗必须放弃发展核武器计划,二是美国等国必须放松制裁伊朗,即要允许伊朗恢复其石油出口。2011年伊朗日出口量是250万桶,现在日约130万桶。这些恢复的产量涌入国际市场,哪怕是分批涌入,会产生怎样的市场预期?会怎样打压油价?大家都很清楚,几家欢喜几家愁!好在,4月2日只是达成框架性协议,最终完整协议要在6月30日起草完毕,所以,油价的波动效应并未完全显现出来。
从长期趋势看,国际油价正在下降通道上。国际油价自从2014年6月以来,已经跌得面目全非了。还是看布油价格,2014年6月27日,113.18美元/桶,2015年4月2日,56.23美元/桶,真正的“拦腰一刀”!这里面的原因,既有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能源需求趋势减缓的因素,也有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不肯减产力保自己市场份额的因素,特别还有美国等大力开发页岩油,几乎将从原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的因素。
所以,上周发生在瑞士洛桑的伊核谈判成功事件,将使国际油价雪上加霜。但这件事对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总体上是个利好消息。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年进口量约达3亿吨,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下降1美元,理论上将直接使中国企业减少成本20多亿美元。从全球视角看,2005年前近20年是低油价时代,恰好是世界经济增长良好的时代,之后油价上百,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二者至少有时间上的高度相关性。所以,总体上看,油价走低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此其一。其二,世界和平多了一份保障,这是最大的利好。伊朗发展核武器,已经引起了中东和世界的焦虑,以色列甚至不惜与奥巴马翻脸,也想用武力阻止伊核武发展。如果伊朗弃核,等于拔掉了中东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和平红利将惠及该地区和全球。其三,为解决国际和地区难题提供了一个好样本,这也是其最大红利之一。从单方面的轰炸和多方面的制裁,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大家终于走上了外交谈判之路,教训深刻,启发尤深。中国呢,从中也大有总结经验的必要。分析3月31日晚到4月1日的会场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在有些国家外长表示要回国、要离场的时候,中国外长释放的信息反而是:积极评价会议进展。谈判的细节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最后看到的结果果然令人欣慰。这说明中国对谈判进程和结果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显然是起了建设性作用。当世界掌握了一种好的难题解决方法,不是更值得高兴吗?
另外,也会产生一些连锁效应,比如,随着油价下跌,美元可能更加强化其上升趋势,随之,国际汇率、国际贸易、国际制造业等方面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值得我们认真关注,早做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