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兵团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新篇章
- 发布时间:2015-04-02 09:08:45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于1988年。当年的7月7日,国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订棉糖基地建设协议,兵团作为新疆棉糖基地开发建设的组成部分,开发规模和投资均占自治区的40%,成为全国最早立项的10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之一。1992年上划农业部管理,1998年开始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单列。2001年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并入财政部管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也并入兵团财务局管理,从此开启了兵团农发事业的新篇章。26年来,兵团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取得硕果。
累计改造中低产田898.2万亩,修建砼防渗渠和排渠3.6万公里,新打和修复机电井5112眼,改良土壤865万亩。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一批“旱能灌、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管)相联”的规格化较高的稳产、高产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技术。1996年膜下滴灌植棉技术首次较大规模在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试验成功,2000年兵团首次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项,大规模实施八师136团万亩滴灌高效节水型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截至2014年,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建设高效节水农业技术面积302.7万亩。
发挥兵团农业科技进步优势。以推广六大精准农业和十大农业主体技术为重点,累计推广示范面积2000多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累计培训职工60多万人次,提高了科技普及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1994年开始,一是按照兵团发展畜牧业的总体规划,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不仅使当地秸秆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增加了饲草地的种植面积,促进了“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二是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在农一、二、三、五、六、十二和十三师等,发展以香梨、葡萄、枸杞和巴旦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三是按照“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重点扶持了一批与基地建设直接相关的龙头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成了一批“林成行,果满园”的规格化园艺区和“棚成片,畜满圈”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区,以及一批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区和果品保鲜库。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增加,粮食增加37万吨,棉花增加43.9万吨。通过造林和改善灌排条件等措施,降低了地下水位,治理了盐碱,提高了土壤肥力;造林37.8万亩,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造就了一批敬业奉献、业务精湛的农发干部队伍,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探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一是明确改田强基、调优提效、稳农增收的农发宗旨,突出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二是建章立制,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具有兵团农发特点的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申报、评估、审批、实施、验收、管护的程序,有计划组织实施;严格资金管理,明确使用范围,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三是形成了“中央财政支持,自筹配套”的投入机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各项政策规定,按规定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四是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确立重点扶持项目团场。五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六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具有导向带动作用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七是在农发项目团场中形成了以农发资金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为主线,以农发项目团场为主体,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八是坚持推行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执行项目团场报账制、资金审计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工程管护责任制等“八制管理模式”。
自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以来,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120个、土地治理项目重点项目团场88个,集中中央财政资金14.3亿多元,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开发、田林路渠综合配套、区域化综合治理、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涌现出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团场,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兵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骨干力量,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2015年,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将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为率先实现兵团农业现代化,推进“三化”建设,实现兵团“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目标,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作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作出贡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豆晓荣、王娜供稿)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