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得了“国际病”,怎么办?
- 发布时间:2015-03-31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些著名的国际经济病症,如南非病、拉美病、日本病等等,都已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我国当下的经济体系中,危害不容小视。
南非病,是指由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一旦国际和国内市场相关价格下跌,就严重影响经济。这一点,最近明显表现在我国的一些资源大省如辽宁、山西等地,二省1-2月的工业增长已跌至负数。
拉美病,是说因为解决不了贫富差距悬殊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点,对我国具有全局性警示意义,反映贫富差距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早就超过了合理水平。
日本病,一是表现在与美国(GDP第一)的关系难以处理,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两点在我国都有明显表现,一方面,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占美国的64%,相当于日本、德国和法国三国之和,如何与这些老牌经济大国相处?烦恼只会比当年的日本和欧洲多,而当年的日本因没有处理好这些国际关系,陷入了二十年的经济低迷。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困境的确已经离我们不远。现在,中国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量,相当于美国、日本、欧元区和俄罗斯四大经济体的总量。最突出的是上海,据预测表明,2015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将达到30%。
不必讳言,这些国际病虽然以外国名字命名,但在中国均已出现。怎么办呢?
一是既承认问题比较严重,也不必过度惊慌。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经济起步时,或者资源禀赋过于单一时,容易对既有资源比如矿产、能源等严重依赖,容易得南非病;经济发展到人均GDP达3000-10000美元阶段,容易贫富悬殊加大和社会矛盾尖锐化,“中等收入陷阱”等着你,容易得拉美病;当跻身发达经济水平时,积累了一定财富,劳动者也老了,如果你的国力强大到当了老二,那么老大自然要用只眼睛盯紧你。于是,日本病来了。再往后,也许还有欧洲病、美国病的光顾。
问题更在于,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世界老二),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上述的三种发展阶段在中国都存在。所以,中国同时得了以上三类病。
二是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区别对待,不要相信万能药。说“中国”得了某种国际病,是泛泛代称,并非精确描述。比如,得南非病的,主要是指辽宁、山西等这些资源依赖性省份;得日本病的,主要是指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与此同理的,网上有句挺火的话叫“中国未富先老”,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在中国,贵州未富上海先老”。所以,必须区别对待,不能用一种万能药来治病。单以“转型升级”这个药方来说,不同的区域就有不同的内涵,切不可为图简单而“一刀切”。
当然,又不能各行其是,导致最后综合效果不佳甚至为零。所以,需要顶层设计。顶层的优势是信息全面综合、施策公正公平。当下的不少顶层设计对于治疗上述三类国际病均有针对性,比如,亚投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等等,又如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梯度发展,还要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区域梯度发展这个提法一度被一些地方特别是发展中地区弃置,他们也许更希望跨越式发展甚至弯道超车。但经济梯度是客观存在,正确的选择是努力找到一种好的利益共享机制,进行梯度转移,既有利于发达地区治疗富贵病,又有利于发展中省份摆脱经济单一化毛病,还有利于国家整体上避免掉进拉美陷阱,正所谓一着棋下活全局。
三是既虚心借鉴,又要本土创新。实际上,南非病已经被南非差不多治好了,它现在矿业、煤炭等方面优势仍在,但在生物燃料、生物医药、工业环保等高科技方面也颇有建树。拉美病、日本病、欧洲病在其本土也得到不同程度“治疗”,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必须存认,中国的这些国际病并非外国传染而来,而是内生于我们本土,因此,我们又不必完全照搬他人经验,本土的问题最终还得由本土创新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