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如何守护? 管好学生的入口关
- 发布时间:2015-03-30 22:31: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让孩子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的健康,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频繁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暴露出管理漏洞和政策缺位。
30日,作为全国第20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不光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这个社会的提醒,提醒人们在面对学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时刻绷紧每一根弦。
校园应成为学生食品安全的“避风港”
今年3月21日,山东临沂第19中学(罗庄一中)129名学生陆续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医疗机构初步诊断均为急性胃肠炎。
事件发生后,疾控部门对饮用水、留样食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学校饮用水检测结果显示2项项目异常:一是电导率超标10倍;二是菌落总数达8800cfu/ml(正常值是≤100cfu/ml)。
校园里本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避风港”,发生此类事件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拧紧学生饮用水安全阀门,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主管部门责无旁贷。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校园的管理,督促学校严格落实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校内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措施,定期检查维护。
在今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维护学校安全的领导、指导和监管职责。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密切家校合作,家长要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教育孩子对不安全食品说“不”
山寨食品、“三无”产品、添加剂乱添……这些不安全食品在一些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里泛滥横行。1元、5角一包的小吃因为口味较重、易于引起食欲,深受学生的喜爱,销路很好。
专家指出,对于这些大量使用着色剂、甜味剂的食品,如果长期使用,危害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特别对一些年纪小的孩子造成的危害更大。
“安全素养是人最基本的素养,培养安全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希望广大中小学生认真学习安全自护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安全素养,让自己健康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
目前,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让孩子花钱,制作了种类繁多、学生消费得起的廉价食品。不良商家制作这类廉价食品时,将生产成本一再压缩,以牺牲食品安全换取自己的利益,很多“五毛钱”零食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对此,专家建议,孩子最好不要吃路边摊点的零食小吃,不要购买流动摊贩和小商店的“三无”食品,自觉抵制垃圾食品。
“营养餐”要营养更要安全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校园食物中毒事件,这当中营养餐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做好学生“营养餐”,是一个需要细心投入的事。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有必要在实行营养餐计划时,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招募志愿者观察员。
营养餐供给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追究起来,无非三种可能:一是其违规经营,此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与商业欺诈;二是串通决策者、监督者,得到拿了好处的教育部门、校方以及监督人员的默许,有恃无恐,如果是这种情况,教育部门、校方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将涉嫌贪污;三是有关监管机构不作为,纵容了供应商、食堂的违法行为,这种情况中的监管人员,就涉嫌渎职。
为此,除了专人管理之外,还需要发挥两方面的力量,家长的力量和民间的力量。
熊丙奇说,实行营养餐供给的地方,家长委员会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参与供应商的选择、营养餐菜谱的选定,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督,这可以促进整个供给过程公开透明,也能保障营养真正进到学生的饭碗。
“此前民间资金发起的营养午餐计划,运行以来,并没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政府部门在推进营养餐计划时,好好借鉴。”熊丙奇说,有必要在实行营养餐计划时,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记者刘奕湛、施雨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