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当好“领头雁”七城同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3-27 11:31:23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济莱协作区名优特农产品博览会上,来自莱芜的参展商在展会上展出特色莱芜农产品,吸引众多济南市民前来购买。 (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

  2013年8月28日,山东省政府发布《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正式确定以省会济南为核心,连同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6个城市打造“6+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简称“省会经济圈”)。一个人口与面积均占山东三分之一的“大济南”从那一刻起诞生了。同年10月,济南市召开全市推进省会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动员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产业互补,一体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决策规划省会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所在。“做大”是各个城市的共同动力,“做强”是各个城市面对的共同压力。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会经济圈发展战略实施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系于圈内“龙头”——济南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一年多来,济南市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在交通、通信、物流、户籍、金融等方面,与区域内6个兄弟城市联手出台了一系列融合发展的举措。特别是带有先行先试性质的济莱协作区,两地强力推进,在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正在迈向“同城化”,为省会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范本”。A

  牵头服务当好经济圈“领头雁”

  放眼国内各个区域都市圈或经济圈,无一不是由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担当核心引领作用,如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长三角都市圈的上海、南京、杭州,珠三角都市圈的广州、深圳等。

  无论城区人口、经济体量、城市影响力还是开放度等各项指标,济南都是省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发挥好济南在七座城市中的“领头雁”作用,对经济圈的产业融合与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济南主动承担起牵头的重任,才能加快推进经济圈各市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2013年11月,济南市委印发《中共济南市委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市直部门推进省会经济圈及济莱协作职责分工,并落实责任。12月7日,在济南市积极参与下,省会经济圈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济召开。会议通过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和《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重点工作》,研究确定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强合作、加快建设的重大事宜。

  根据这次联席会议制度规定,省会经济圈联席会议采取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其中决策层为党政联席会议,协调层为市长磋商会议,执行层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专业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和市长磋商会议分别在各成员市轮流举办,轮值顺序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

  2014年7月29日,省会经济圈第一届市长磋商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共同推动工作重点》、《关于成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的意见》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确定正式组建成立省会经济圈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开通省会经济圈官网等事宜。随后,济南市组织召开济南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论坛暨省会城市群金融合作签约仪式,围绕济南如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大金融资源的整合力度展开深入研讨。此次签约,标志着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周边6市的“1+6”金融合作启动。B 率先打破经济圈交通“瓶颈”

  与省内半岛城市群等发达地区相比,省会经济圈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在制约经济圈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影响巨大。目前,济南与圈内各市间尚未完全实现高速公路直连,不少国省道年久失修、通行条件差,交通对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

  各地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省会经济圈第一届市长磋商会即决定组建经济圈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这项工作由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成立,研究商定经济圈交通运输发展重大问题,商定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解决交通运输行业跨区域的合作发展问题。目前济南市正在加快与省会经济圈紧密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主线今年初已经通车,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也已全面开工,预计2016年底通车,届时济南与滨州将实现高速公路连接,济南与经济圈其他6市全部通高速公路。

  围绕融合发展,经充分协商,济南市分别与聊城市和泰安市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确定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济南至泰安公路项目已开展路线方案研究,济南至聊城公路项目正在争取列入前期计划。

  济南位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对外人员往来最为密切,济南自身交通条件的发展和改善,对整个经济圈来说意义同样重大。近年来,济南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推进二环南路东延、二环东路南延、二环西路南延等三条快速路建设,根据济南城区交通“高快一体”建设规划,未来城区所有快速路都将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实现“高速公路-城区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支线道路”这一合理的逐级公路网络,加快济南市过境车辆的疏导,在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同时,也为经济圈车辆更好地进出济南打开方便之门。

  随着济南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建设也已顺时而动。2015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济南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济南至莱芜(泰安)城际铁路预可研报告编制已经启动,正在研究线路方案。

  作为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14年1月1日,济莱城际快客开通,公交化运营,票价由38元降至20元,大大降低了济莱两地的交通成本,目前已成为济莱两地人民往来首选,日发送旅客近千人。

  为打通济莱两地交通限速“瓶颈”,2014年7月1日起,济莱高速全线限速标准由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10公里/小时,省道242线双山路口至文祖段大修工程2014年11月10日完工通车;省道242线文祖至济南莱芜界段改建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复,截至目前完成地震安评、水土保持地灾报告。其余专项报告、文件正在编制。济莱快速连接线等济莱间的公路工程也在有序推进。C 济莱协作将成经济圈示范区

  在经济圈城市实行全面经济协作、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济莱协作区应运而生。2013年10月,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济南莱芜两市成立了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两市相关部门抽调21名工作人员组建了综合组、规划建设组和社会事业组3个工作小组,在济南市联合办公,负责推进济莱协作日常工作。

  根据省市有关规划,济莱协作区将着力打造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五个同城化”。一年多时间以来,各项工作全面推开,取得一系列成果,惠及济莱两地830万人民。

  2014年5月13日,济莱协作区物流一体化建设会议签订《物流一体化框架协议》,两地零担货物和专线运输实现同城同价、同城同质、同城同速、同城同标准配送。2014年8月1日零时起,济莱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济莱协作区推动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已有数十人异地申领。

  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让济莱人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济莱两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异地派遣,两地专业技术和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同时建立联合跨区域招聘机制,共赴外地高校举办专卖推介会。企业养老保险关系实现自由转移接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异地联网结算。

  医疗合作更是让莱芜人民更好地享受来自济南的优质医疗资源。莱芜新农合可在济南28家医院定点,其中3家实现联网即时结算,同样,济南也实现在莱芜两家医院定点。莱芜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与济南27家医院联网,实现即时结算。济南市儿童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均开辟莱芜定向医院转诊急救绿色通道,并完成多次转运。

  作为“教育之乡”,莱芜基础教育发达,唯独缺少本科高等学校。山东财经大学莱芜分校建立将打破这一局面。目前,山财大莱芜校区项目进入审批阶段。莱芜市规划局负责人透露,该校区计划2015年完成一期建设,2018年全部建成时招生规模将达1万人。

  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理应起到龙头作用。但与武汉、郑州、长沙等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济南在经济圈的首位度仍处在较低水平。从国内经济圈发展经验看,强化核心城市的龙头地位,以核心带动周边,实现做大做强,是一条不变的“铁律”。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在资本汇聚能力、金融服务功能、外向型经济突破等方面,距离先进城市尚有差距。

  打造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济南的历史使命,也是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带给济南的历史性机遇。市场要素的增加、新技术新产业的涌现为济南总部经济带来了难得机遇,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人口规模的扩大、产业门类的完善有利于金融服务功能的升级延伸,完全契合济南打造黄河中下游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路;融合发展势必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拥有活跃资本要素市场的济南正可以发挥其长处。

  从全局角度看,经济圈各城市要与济南建立更加紧密联系,推动各种经济要素协同、融合发展,让济南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成为带动经济圈发展的强力“引擎”。经济圈七市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济南作为经济圈的核心,在新一轮发展中,将与经济圈各兄弟城市一起,全力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向实质型、紧密型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张铮 孙伟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