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魅力:何以成为外资第一流入国

  • 发布时间:2015-03-26 08:02:1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坊间,时有外资出走的传闻,但最新出炉的数据与之相反。据报,去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外资为什么而来?这吸引力又藏在哪里?值得研究。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2015年中国将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如果是这样,未来外资会怎么做?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亚夫

  ■2014年,在国际投资环境趋于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下,我国吸收外资总体规模保持稳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第一大流入国。2015年前2个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31家,同比增长3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

  ■统计数据显示,外资流入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未减弱,表明了外商对华投资增长动力未减,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和增长最快的市场。由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经济正在从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外商对华投资的含金量也随之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发展亟须高水平使用外资。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在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外商投资的结构和质量持续改善,流入中国的资金出现了结构性的改变,从流向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中国来讲,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从低附加值的低端生产环节“迁离”,而更多的外商企业则继续加大投资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两者进退之间,不断提升的是外商投资的“含金量”。 今后中国使用外资将更多依靠法律、制度、政策和服务等软环境建设,依靠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扩大开放。

  外商投资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正在深度调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在制造业中,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吸收外资保持较好规模;而医疗、养老、物流运输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将进一步扩大开放。

  未来中国使用外资仍具有较大空间,在新形势下,应深化国内外资本合作,提升产业链高端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对跨国公司的运营进行规范和引导,进一步释放中国使用外资的潜力和活力,确保新时期在华外资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使用外资有哪些特点

  据商务部统计, 2014年我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778家,同比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63.7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12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482家,同比增长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8.7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全年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1.使用外资规模稳中有进

  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高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经济体,连续23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据《全球投资趋势报告》报道,2014年中国成为外国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为2003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赢得这一桂冠。2015年前2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31家,同比增长3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

  2.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我国香港、新加坡、我国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合计投入1125.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2%,同比增长2.7%。

  其中,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增长较快,实际投入金额分别为39.7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和28%。日本对华投资265.7亿元人民币(折合43.3亿美元),同比下降38.8%;美国对华投资163.6亿元人民币(折合26.6亿美元),同比下降20.6%。另外,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2014年香港对内地投资额占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68%,高出历年累计比重18.7个百分点。

  3.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68.1亿元人民币(折合662.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重为55.4%,高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成为吸收外资新增长点。资金密集度进一步提升。2014年新设企业平均合同外资金额812万美元,比2013年(713万美元)提高13.9%。

  在服务业中,分销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52.5亿元人民币(折合399.4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3.4%。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

  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东、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定

  在外向型产业转移的带动下,外资区域布局日趋合理。2014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14.9亿元人民币(折合9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9亿元人民币(折合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升至9.1%;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1.6亿元人民币(折合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为18.1%,比2013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5.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201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8万家,同比增长4.4%,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自贸试验区试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建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外资管理模式,提高了投资便利化水平,极大激发市场投资热情。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合同外资金额约占上海市的三成,金融、文化等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措施引领上海市引资快速增长,服务业使用外资占比超过九成。

  6.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态稳定,盈利和纳税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占全国总额的46.1%。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税务总局数据,2014年1-11月,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7万亿元,增长10.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2014年1-9月,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1.9万亿元,增长8.6%,比全国税收增幅高1个百分点,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为 19.4%,比2013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7.国家级经开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2014年1—9月,215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均为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2.7%、13.5%、14.7%、15%、13.3%、15.5%)。

  多种因素叠加促成我国使用外资平稳增长

  1.本届政府积极推动的各项改革,利于吸引外资的增长

  为吸引外资,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给实体经济带来制度红利,这对于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历史阶段,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实施对内、对外开放的“双开放”,促进外资请进来和中资走出去的“双联动”,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国内经济再平衡的“双平衡”,使世界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增长红利。

  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改革,有力促进了吸收外资规模和质量提升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201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8万家,同比增长4.4%,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了投资便利化水平,极大激发了市场投资热情。

  3.投资者对华投资的信心依然较强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仍是国际投资的首选地,不少跨国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大在华的业务。

  4.我国引资的综合优势仍然突出

  中国社会稳定的制度优势、内需巨大的市场优势、不断增长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的配套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众多优势,不断加快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都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吸引外资前景仍然乐观

  从世界经济看,全球跨国投资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几年的发展呈下行趋势,目前还没有反弹的迹象。受新兴市场劳动成本上升等影响,一些制造商近年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但通过多种因素分析,未来我国使用外资的优势仍然存在,使用外资的领域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主要依据是:

  1.中国经济的地位和实力,决定了使用外资的空间仍然较大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市场规模空前扩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随着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其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的趋势更明显,这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无疑是越来越强大的。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使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中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要素优势大幅弱化,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政府加强了对部分领域的监管;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配套、不断简化的监管程序等仍使中国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外部,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大引资力度对中国形成了较大挑战,中国使用外资进入结构调整期和优化加速期,中国使用外资仍具有较大空间,

  2.吸引外资的政治经济环境稳定,优势依然明显

  首先,国内政治稳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各领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全球资本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中国现阶段人口红利并未消失,在劳动力数量保持优势的同时,劳动力素质近年来明显提高。通过教育和培训,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仍是中国的5倍至6倍,制造业回流仍未成趋势。此外,中国不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将持续改善。

  3.使用外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趋强

  从使用外资的优势看,虽然传统优势在弱化,但市场优势逐步增强。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根据商务部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将达到32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增长16%左右,2015年达到76万亿元。这对跨国资本来说,不论是开拓中国市场,还是将其作为面向全球的出口基地,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形势下,我国使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有了新内容。首先,我国使用外资新理念已经确立,即从单纯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转变;其次,支撑我国使用外资的制度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准入不断放开,政府服务不断提升,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再次,我国对外开放30多年来,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集聚优势,在配套体系、市场规模和技术投入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最后,我国市场广阔,市场层次多、消费基数大且市场开发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

  4.服务业领域仍有较大空间,将超越制造业成为我国使用外资第一产业

  近年来,为带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服务业的加快发展。2014年在经济增长中,服务业增加值达30673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快于制造业(增长7.3%)0.8个百分点。与此中时,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也加快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取代制造业成为我国使用外资的第一大产业。

  自201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首次超过制造业比重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吸收外资新增长点。2014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上升,达到55.4%,高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达662.3亿美元。这也反映出外资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扩大内需、拓展国际市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展使用外资的空间。

  5.广大西部地区的拓展空间巨大

  未来我国使用外资存在区域新优势,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逐步向中西部倾斜。同时,支持边境合作区和跨境合作区、支持沿边合作开放、鼓励外资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设立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都将为我国使用外资带来新机遇。

  如何从结构上优化使用外资

  应该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总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国内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还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我国吸收外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由于劳动力工资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的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低收入国家。

  因此,下一步需要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开放措施,深化国内外资本合作,提升产业链高端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对跨国公司的运营进行规范和引导,进一步释放中国使用外资的潜力和活力,确保新时期在华外资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1.深化服务业开放,培育外商增长新优势

  在积极促进服务业改革的基础上,清晰定位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扩大和深化服务业开放水平。要不断完善服务业使用外资的法律法规,研究出台规范服务业并购的政策,规范服务业准入制度,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垄断性服务行业改革的深化。

  出台服务业使用外资的行业导向政策,将研发、信息、金融、物流及供应链、市场营销等列入优先鼓励的范围,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与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推动我国服务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建立战略性外资管理体制

  要认识到新形势下外商投资的重要性,解放思想,形成有效吸收外商投资的整体氛围。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创新外资管理体制机制,由全面的外资审批制度走向战略性的管理体制,逐渐取消全面的合同章程审批,制定外资准入行业政策,从而科学引导外资进入;同时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后的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

  从全球范围的国际直接投资看,以并购方式投资规模占投资总规模的70%以上。在我国吸收外资中,跨国并购也占一定比例,但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吸收外资的并购规模。我们要适应全球跨国并购加快发展的趋势,抓住跨国并购给上海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吸收外资方式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同时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4.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使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

  要加强对外资的技术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深加工业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努力实现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项目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重点瞄准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来我国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以及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管理营运中心和地区总部。引导和鼓励内资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配套合作,逐步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促使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高增值含量的生产制造、研发和营销等产品价值增值环节转移到国内。

  5.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中西部外资水平

  目前中西部外资规模和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层次,大规模吸收外商投资的难点还很多。因此,要积极研究中西部吸收外商投资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中西部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瓶颈问题,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鼓励中西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西部和东部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共建开发区。同时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积极为外商在当地落户提供便捷完善的管理和后续服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