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外资撤离中国”真相

  • 发布时间:2015-03-24 10:32:15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

  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关闭,微软决定逐步关停原诺基亚在华手机生产线……,面对一些这样的现象,有观察者夸大出一幅“外资大举撤离中国”的图景,其潜台词是说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失去长久以来的魅力。那么,现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中国还是不是“外资友好型”国度?中国吸引外资的新政策和新机遇是什么?

  中国真的面临“外资撤离潮”吗?

  “中国市场是未来最重要的市场,我们会进行更多投入。”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雷说,生产一定要跟着市场走,大部分外企不仅把中国当做生产制造国,也把中国视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市场未来的新机遇在于转型,转向服务业和消费,意味着保险等服务业会扩大发展。”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杜嘉祺说。他认为,中国保险业增长速度目前低于GDP,未来会超过,中国经济转型,对友邦来说会是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31家,同比增长3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

  虽然“外资撤离中国”话题很吸引眼球,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感到的却是国际巨头抢滩中国的压力。“中国已成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四大国际机器人巨头都积极布局中国,竞争进入白热化。”他说。

  据介绍,目前瑞士ABB、德国库卡、安川电机和日本发那科都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及合资公司,而且仍在不断强化布局优势。不仅如此,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布局中国主要地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竞逐的最热门市场,分享中国大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中国吸引外资总量稳增,而结构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2014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8%,占全国总量的55.4%,较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高出22个百分点。

  有抱负跨国企业不会忽视中国市场

  “我们将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未来5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将扩大10倍,从而超过韩国本部”,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年的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朴根太说,这是他一直想实现的“中国梦”。作为韩国最大的食品企业集团,希杰拥有的食品、生物工程、物流和娱乐四大产业在中国都有投资,目前在中国共有87个分公司、19个加工厂、36个办事处,员工1.3万多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少数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关闭在华工厂的主因并非中国商业环境恶化,而是这些企业竞争力相对于中国内资企业和第三国企业衰退而难以为继,或是不得不转型。他举例说,困窘已极的夏普收缩战线,断腕求生,一口气退出了墨西哥、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市场。即使如此,夏普也仍然保留了与中国的生产链关系。一些日本家电企业不得不选择收缩全球制造业务,并非仅关闭在中国的工厂。事实上,他们通常都会保留与中国的生产链关系,即保持向中国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或其它投入品。

  “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并没有改变,如果说有变,也是变得更加积极和开放。”高虎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上说,“今后利用外资更多要依靠法律、制度、政策等软环境方面的建设,靠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新常态”下有哪些新机遇?

  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吸引了近70位跨国企业CEO前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年会的这一主题,意味着什么样的商机?高虎城在年会的演讲中提醒各国企业家把握好中国的四大机遇:

  市场准入的机遇。随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行,政府审批范围将大幅收缩,这将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商业和发展机会。

  商业创新的机遇。鼓励各国企业参与中国“创新的盛宴”,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交汇聚集,促进各类商业模式的相互竞争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服务消费的机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这些方面外资大有可为。

  商品进口的机遇。“十三五”期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将进一步加快,消费品进口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让更多的国外企业分享到中国消费品的市场红利。

  专家指出,总体上,中国利用外资正处于增长的势头,而不是相反。从利用外资的结构上来说,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大幅度增长,这恰恰是跟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相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