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30年新增殡仪馆仅235个 殡葬事业改革需顶层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3-25 17:2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韩秉志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5日讯 (记者 韩秉志)今天,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布《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殡葬事业发展有“喜”有“忧”。“喜”的是,各地进一步加强基本殡葬服务救助保障,惠民殡葬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发挥了基本殡葬救助的“兜底”作用。“忧”的是,殡葬服务设施投资仍显不足,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来深化殡葬改革。

  喜:惠民殡葬补贴和救助标准有提高

  基本殡葬救助发挥“兜底”作用

  《报告》主编、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长李伯森指出,自《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以来,各地进一步加强基本殡葬服务救助保障,在普遍实施减免或补贴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基础上,不断在惠民殡葬政策增项、扩面、提标上下功夫,实施范围逐步从困难群众向户籍居民乃至常住人口扩展,基本实现了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挥了基本殡葬救助的“兜底”作用。

  《报告》指出,惠民殡葬政策范围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外)实施了惠民殡葬政策,保障了城乡五保对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的基本殡葬服务救助需求。各地在深化殡葬改革中,加强对火葬区节地生态处理骨灰、土葬改革区规范集约安葬遗体以及实行生态安葬奖补等激励政策情况的量化考核,指导推动强化基本服务保障和改革激励引导,积极探索节地生态安葬的激励引导机制。

  各地惠民殡葬补贴或救助标准呈逐年提高趋势。其中,每户殡葬补贴或救助从以前300元、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元、1500元、1800元、5000元不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以及广州、南京、宁波等地实施了骨灰撒海补贴政策,其中北京、上海不断提高补贴标准,每份骨灰补贴最高标准达到4000元,2014年两地骨灰撒海量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41.7%和6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对选择生态、绿色、节地葬的所有户籍人口,除补贴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外,每份骨灰再补贴2500元。

  此外,服务项目也在逐年增加。在实行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的省级行政区,从以前的遗体接运、遗体火化、遗体冷藏3项费用逐渐扩展到4-6项,各地新增了一系列不同的免费服务项目。

  忧:殡葬服务设施投资不足

  “治丧难”“墓地贵”等问题急需解决

  在殡葬政策创制继续强化,殡葬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殡葬事业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墓地价格虚高造成群众安葬负担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殡葬事业的热点和难点。

  “2013年,地方政府对殡葬基本建设投资为30亿元左右,不仅低于民政领域的其他专项投资,更低于在公共卫生、文化、教育、残疾人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虽然与2012年相比,2013年投资额有增长,但相对于全国殡葬公共服务机构结构数量和服务对象人数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李伯森举例说。

  《报告》指出,我国殡葬服务在硬件上承受着巨大压力。2014年,我国预计死亡人口超过1000万,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25年到2030年前后,这个数字会在2000万左右。然而,目前我国的殡葬设施存在严重老化和超负荷运行。以殡仪馆布局为例,2013年,我国殡仪馆数量1784个,仅比1984年的1549个增加了235个,年均新增不到8个,比目前我国2800个县级行政区县均1个还差1016个,火葬区群众“治丧难”问题矛盾突出。

  李伯森指出,除此之外,殡葬事业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落实不到位,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政府财力限制,对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缺乏规划、投入不足,殡葬服务设施陈旧、设备落后,公益性安葬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殡葬诉求。为改变这一状况,他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多元的投融资机制。

  公墓消费逐渐成为压在居民心口的“不能承受之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员曾寒柳撰文指出,北京市区居民中等殡葬消费的公墓消费占整个殡葬消费的87.5%。其中,墓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价格过高、公墓需求不减等。

  曾寒柳认为,近年来,国家推行的生态节地葬价格不高,但选择的居民却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入土为安”丧葬观念和“孝”文化对民众影响依然较深;另一方面,生态节地葬实行不长,环境、服务和配套设施还不尽完善。她建议适量新增公墓,科学、合理规划现有公墓,以新建生态节地葬方式为主,新建小型墓为辅,坚决杜绝超大墓和豪华墓的存在。同时,可对节地生态葬式建设项目和采用此葬式的民众实行政府额外补贴,引导公墓建设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民众自觉自愿选择文明安葬的状态。

  盼:殡葬改革需强化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积极作用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殡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常态化,除国家对殡葬公共产品投资长期短缺外,重要的是政府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殡葬投融资运营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好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

  李伯森认为,当前的殡葬改革已面临新的瓶颈,只有正视殡葬改革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探索殡葬改革新途径,才能推动殡葬改革深入发展。

  2014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明确提出了在国家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李伯森看来,这为加快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

  “解决我国殡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常态化问题,应积极探索殡葬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李伯森认为,一是探索殡葬服务公立机构分类改革和改制。打破殡葬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适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殡葬服务机构改革,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二是探索社会资本对殡葬事业投资方式。可探索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途径,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适度参与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社会承受能力的原则,探索完善殡葬公共服务机构的价格管理政策,价格调整不到位时,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财政性资金,对公立殡葬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补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