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逆回购利率一月两降 足见“央妈”护犊之心

  • 发布时间:2015-03-21 07:59:11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3月17日,央行把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调低10个基点至3.65%。而早在3月3日,央行已将该利率由3.85%调低至3.75%。一个月内两度下调,被认为是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一个重要信号。

  业内人士其实很清楚,3月3日的下调,很大程度缘于央行2月28日宣布的那次“对称降息”。从市场规律来看,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银行间市场的回购利率都会有下行动力。多数情况下,相关的央票或正、逆回购利率也会顺势下调。

  这一次的10个基点下调,应含有央行明显的主动引导意味。不妨将央行该操作利率与同期限的市场成交利率(REPO)做一比较,不难发现,后者仍高出前者70个基点左右。这意味着,央行认为当前市场当中的短期限资金价格已处于偏高位置。

  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来的7天REPO峰值在12月下旬,最高达到6.38%;首次降息后的两周内,利率一度低至3.32%;今年2月降准后至春节前夕,仍维持在4.70%左右;而二度降息后至今,该利率始终在4.21%至4.95%的相对高位运行。

  这表明,自去年11月开始的两次降息及一次降准,均未能显著降低市场利率。而除上述REPO价格居高不下外,与信贷利率较为接近的票据贴现利率,受到“填充贷款空间”、“承兑旺季”等因素影响,当前最新的3个月期纸质银票回购年化利率约在5.60%左右,市场预判月内还有继续走高的可能,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降低仍未有明显效果。

  那么,3月份这一个月中累计20个基点的逆回购利率下调,能否媲美一次标准降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且不论两者的操作幅度本来就有异,而且降息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层面的影响,也是其他手段难以匹敌的。

  但是,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年内或彻底放开的预期下,传统意义上的降息,其边际效应无疑正在递减。因此,央行利用下调逆回购利率等“降低银行间融资成本”的手段加以先期引导,借此释放出重要信号的时候,也能达成一定的“类降息”效果。

  值得注意,这也与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的表述,实现了较好契合。连续与大幅度的降息及降准,自然可以快速降低市场乃至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但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而银行间市场的“小试牛刀”,或许可以被认为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最主要的操作形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春节后那次存贷款利率各0.25个百分点的下调,从幅度来看是对称降息操作,但央行同时又将存款利率上浮上限由此前的1.2倍升至1.3倍,表明了“窗口指导”的作用仍不容忽视。与标准的降息相比,银行间市场操作及其他定向放松手段,无疑更符合货币政策“灵活性”的要求。

  从这一角度去预判,或许上半年央行继续降息、降准的概率正在减弱。一方面,有关部门可能需要检验迄今为止几次操作的效果,同时考虑到上述银行间市场“政策利率”与“交易利率”之间的利差仍有70余个基点,央行仍有一定的政策微调空间。

  此外值得注意,本周央行还对3个月前针对部分商业银行操作的MLF(中期借贷便利)进行了续作,除去3500亿元的到期对冲外,央行另外又增量操作了1500亿元左右,使得当天的累积资金投放量接近5000亿元。据介绍,央行实施MLF的要求,主要与银行符合规定的信贷投放情况有关,如果达标则可享受这一成本在3.50%左右的低价“批发”资金。而且考虑到续作因素的话,没准是一张“长期饭票”。

  根据去年开启MLF至今的操作轨迹,央行除了第一次操作时给予国有大行的“奖励”外,随后也对其他全国性股份行、城商行及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进行了相同操作,这基本上等同于是一次标准的准备金率下调。与常规下调相比,央行同时也达到了“窗口指导”的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常被市场机构亲密地称呼为“央妈”。作为“银行的银行”,央行不仅是国内这些商业银行的“母亲”,由于其同时还担当了国家稳增长、稳物价甚至稳就业等多种隐性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行每个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需要考虑周全,而不能顾此失彼。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