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化解“三重压力”
- 发布时间:2015-03-18 15:30:55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周芳 林建伟 通讯员谈晓亮
新常态下,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金融业运行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银行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竞争加剧、风控压力加大等“三重压力”。
银行业如何认识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服务湖北经济发展,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
贷款增速盈利增速双放缓
经济新常态迫使银行转型
记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速,银行的发展理念将如何调整?
赖秀福:2009至2013年,湖北银行业贷款平均增速达到20.1%,信贷规模从不足9000亿元跨越进2万亿元大关。在银行业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下,规模的急剧扩张带来的是盈利持续高速增长,部分银行沉浸在只要规模上去了就可以“旱涝保收”的假象中。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对金融的“水涨船高”效应不复存在。截至去年12月末,湖北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已降至15.6%,比前五年平均增速下降4.5个百分点,规模增长乏力,盈利增速放缓的迹象已然显现。
眼下,我省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但是,银行业信贷结构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匹配问题,如“一主两副”城市贷款占比超过七成;企业信贷结构不均衡,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仅28%;产业信贷结构不均衡等。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平衡,也滋长银行经营惰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新兴经济不断催生金融需求,将倒逼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
新金融业态兴起
银行经营亟待变革
记者:利率市场化正持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也呼之欲出,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兴起,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格局被打破,银行的经营管理将如何变革?
赖秀福: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将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冲击,对中小银行更是如此。美国利率市场化后的1987至1991年,每年有200家左右的银行倒闭。长期依赖利差保护的中国银行业产品定价能力不足,前期央行两次放松存贷款利率浮动限制后,各银行存款利率纷纷“一浮到顶”,表明当前银行业还不适应新的利率条件下竞争。
根据《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意味着存款将不再是无风险资产,居民为平衡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可能将存款分散到不同机构和不同产品,导致部分存款流出银行体系和在银行体系之间转移两种“存款搬家”现象。
银行体系既面临不断加剧的同业竞争,更面临各类市场主体跨市场、跨领域的融合渗透。银行业传统优势正在萎缩,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持续下降,银行业“一家独大”面临严峻挑战。
首现不良双升
风险防控能力面临压力
记者: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企业信用风险呈现出明显加大的趋势,银行业首次出现不良双升,银行如何化解风险防控压力?
赖秀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流动性充裕,信贷资源大规模投向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规模大、期限长、流动性差的领域。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去杠杆化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
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信贷风险累积。一方面,大额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多点扩散,如果贷款全部转为不良,将给银行造成冲击。另一方面,风险有蔓延扩散趋势。由于广泛存在的供销关系、担保关系、关联关系,单体风险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担保圈、关联群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加剧风险传染,2012年以来,湖北发生多起客户失联跑路事件。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或将成为新常态,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不断上升。
服务网格化
打造湖北版普惠金融
记者:作为监管部门,湖北银监局今年将开展哪些工作?
赖秀福:今年,我省将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区域全覆盖、服务无差异”的目标。银行业机构要制定好网格化布局图,搭建从城市到农村、从天上到地下、从线上到线下的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积极推动社区金融发展和县域金融工程建设,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湖北版”普惠金融。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银行业今年将开展“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障全省金融稳定。同时要纠正银行信贷不作为和乱作为两种倾向,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经营暂时困难的企业,不压贷、抽贷、断贷,与实体经济共渡难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