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如何让更多女性攀上科技金字塔顶

  • 发布时间:2015-03-17 10:31:2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将新闻进行到底

  “每年也就三八妇女节这天,我才觉得自己是个女的。”日前,在世界第105个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科技部机关党委和人才中心共同举办中青年女性领军人才座谈会,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女性科学家、管理者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展开深入交流。会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静如是说。

  其实,有关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更好撑起“半边天”的话题由来已久。如何打造高层次女科技人才,让更多的高层次女性人才脱颖而出,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新闻缘起——

  金字塔顶女科技工作者凤毛麟角

  曾经,刘静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在地质行业,做科研的女性本来就很少,尤其是长期以野外作业为主的地质科研,女性真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刘静的爱人曾戏谑地对她说:“你这样的人真是比大熊猫还稀少。”

  在刘静的印象中,就基础研究而言,硕士阶段男女学生比例大约是1∶1,女学生能占到总人数的40%左右,等到了金字塔的顶尖——两院院士里女性往往少于5%。“从40%过滤到5%,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刘静说。

  的确如刘静所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显著增多。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已达2491万人,占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近40%。由此可见,女性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然而《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指出,在我国1955年—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女院士有98人,仅占5.06%,与庞大的女科学研究人员群体相比反差较大。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对我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3个人才奖励计划进行的研究中发现,1999年至2008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1479人(不含社会科学部分)中只有76名女性工作者;1994年至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1286名科技工作者中,仅有90名女性科技工作者;1994年至2009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计划的2019人中仅有122名女性科技工作者。

  参与该研究的工作人员表示:“相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占科技工作者总数比例三分之一的现状,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获三大奖项者所占比率严重不足。”

  ——核心关注——

  家庭角色影响女科技工作者自我定位

  “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感谢我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当天,7位女性嘉宾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都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的传统文化,性别分工观念根深蒂固。男性主外,处于支配地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性主内,生儿育女,重心侧重家庭较多,这无疑会成为女性职业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母爱的建构”让女性失去了向社会空间发展的动力。“贤妻良母”的角色,让女性陷入琐碎的家庭事物中,在无私奉献的赞美声中失去了社会的发展空间。所有这些,成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的障碍。

  有关科学研究证实,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峰值为37岁。25至35岁之间正是女性科研能力积淀和飞跃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女性科技工作者缺乏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不能很好协调科研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必然严重影响其走向成功。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我国绝大多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退休年龄为55岁,比男性提前5年,加上女性在生育期的时间耗费等,科研生涯较男性少10个年头,这对女性科技工作者成为高端科技领军人才的影响是致命的。

  座谈会上,科技部相关司局一领导认为,在职业发展方面,女性由于自我的社会定位,往往追求“工作稳定”,易于满足现状,重视做好本职工作。相比于男性,多数女性不太敢冒险,竞争意愿相对较弱。因此,一些女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定位较男性低,且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她们的事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低于男性。

  社会因素阻碍女科技工作者走向高端

  “女性科研工作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触碰到一个无形的天花板,女性想进入那个圈子很难很难。”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赵艳说。

  “目前,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决策和管理的比例低,话语权较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

  事实上,就如何更好发挥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去年组成专门调研课题组,先后

  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占据近“半壁江山”的人群却面临着诸如话语权较弱、因生育等原因职业发展受阻等突出问题。

  陈赛娟举例说,数据显示,国家级科技项目“863”和“973”计划的专家组中女性的比例极低,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中女性占6.8%,主题专家组中女性占5.1%;973计划专家顾问组中女性仅占2.1%。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部门和单位仍实行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男性提前5年退休。这致使女性科技人才在50岁后的升职、承担课题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职业生涯基本被提前人为停止。

  在所有有关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话题中,生育问题最能引起共鸣。这一特殊状况使女性科技工作者在职业发展上陷入尴尬的境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一方面,不少单位因为不愿意承担女性生育的社会责任,导致一些很优秀的女性毕业生不得不止步于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科技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进入单位,由于孕哺、照料幼子阶段的需要,许多女性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很容易发生中断且难以接续。

  “目前很多科研院所采取‘非升即退’的晋升制度,一些人产后不得不退居科研二线。”李兰娟说。

  ——专家建言——

  给女科技工作者适当的政策倾斜

  困局究竟该如何破解?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颖认为,在强化国家竞争性科技计划需求导向基础上,应该加强对人才团队给予非竞争性稳定支持,以营造更加有利于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在注重公平的基础上,是否能够给女科技工作者适当的倾斜政策。比如在自然基金等项目的申报上,女性年龄比男性年龄适当延长等,类似这样的举措希望能够具体细化,可操作性更强一些,甚至是强制性的。”陈颖说。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研究员邢婉丽认为,应当为女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与教育环境,例如设立多种形式的专项研究基金,支持女性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设立特别培训基金,为女性科学家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在现有的研究基金和奖励评价中,应充分重视对女性科学家的支持和鼓励。

  与会专家也表示,为调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定、科研津贴发放、课题申请方面有所关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国家加大专门针对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的激励措施,包括科学评价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平等地给予女性科技工作者获取奖励的机会,从而调动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取更大的科研和社会价值。

  对此,陈赛娟建议,应提高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决策与管理的比例,增强女性话语权。可以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女性科技政策咨询委员会;在各部门涉及科技的项目、科学基金的评审委员会中,学术团体的理事和常务理事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设立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规定相应的女性比例。同时,在全社会全面实行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与男性同龄退休制度。

  李兰娟也表示,应考虑出台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培养和举荐的具体制度规定和计划项目。如针对女性孕哺特点,在所有的基金、科研项目中,放宽申请年龄、延长在研项目结题时间,并为生育后重新回归科技岗位的女性提供资助,支持她们出国深造、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等活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