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钱 放权 放心
- 发布时间:2015-03-17 09:25:12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伴随着简政放权、专项转移支付“瘦身”,山东加大财权“下沉”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财力支撑。2014年,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976.5亿元,占转移支付比重达到61.2%,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县级财力占全省财力比重达到64%,比2012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
据山东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王晶介绍,通过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山东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民生的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直接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4168亿元,比上年增长8.7%,高于支出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比达到58.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群众受益——活钱多了,百姓乐了
今年82岁的管荣财是蒙阴县岱崮镇尹家洼村农民,他有三个爱好:一是打牌,二是聊天,三是遛弯,一天不活动,就不得劲。
现在好了,他的这三个爱好,在家门口都得到了满足。去年,村里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把道路硬化了、亮化了,把村里净化了、美化了,还建了个文化广场。这不,中午时分,老管来到广场,在冬日的暖阳下扭扭腰,甩甩胳膊。
对乡村环境整治,老管打心眼里拥护。“政府搞这个活动,好得很,把咱村弄得像城里一样美,咱住着多舒坦!”老管笑呵呵地说。
走进沂蒙山区,让人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沂蒙的乡村,变得干净了、漂亮了!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蒙阴县岱崮镇,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设施完善的村文化广场……“以前,大伙卖桃就愁路不好。现在路修好了,客户来了,价格也高了。”尹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公茂刚指着新修的水泥路告诉记者。
据蒙阴县财政局局长李波介绍,近3年来,蒙阴县累计投入资金3.85亿元,新增农村公路里程467.8公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
除了农村公路和乡村环境外,记者发现,在蒙阴县,最好的建筑不是学校便是医院。在蒙阴县野店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刚刚考完试放假了,老师们正在做最后的整理工作。校长李太成告诉记者,去年学校新盖了锅炉房,教学楼和宿舍楼都送上了暖气,孩子们冬天上课不再冻手冻脚了。目前,新的学生宿舍楼正在盖,等投入使用后孩子们还能住得更宽敞些。
记者采访发现,山东通过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把原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资金退出来,把原来不该政府支出的资金收回来,集中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据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单哲介绍,今年,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山东将扶贫投入由上年的4亿元增加到8.45亿元,力争用3年时间覆盖全部7003个省级贫困村。通过存量调整、增量倾斜,安排资金15亿元,计划用3—5年时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5元,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
基层满意——财力强了,财权大了
来自江西省南昌市郊区的农民工于凤丽做梦也没想到,如今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打工竟能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这不,在十六里河中学读初一的女儿杨佳怡,还享受到了“三免一送”的待遇,这让她倍感欣慰。
市中区财政局局长程伟告诉记者,所谓“三免一送”,即免校服费,免书本费,免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费,赠送学生安全保险。区财政仅此一项就投入资金129.56万元,切实保障了非本市户籍学生权益。
据了解,山东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2014年起,山东省财政完善了县级基本支出需求测算办法,对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农业人口流入县,将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保障性住房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8类基本支出需求,由原来按户籍人口测算改为按常住人口测算,相应增加吸纳农业人口较多县的标准支出需求4亿多元,有力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通过清理压减专项和改变分配方式,着力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真正使财力下沉、向基层倾斜,增强了基层财政调控能力,使基层有财力来统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来办一些像提高乡镇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公务人员及教师津补贴水平这样,过去想办但没有能力办的大事。
在蒙阴县野店镇采访时,该镇党委书记王中华告诉记者:“这两年教师的工资是涨得最快的,而且乡镇教师工资是最高的,比县城里的公务员还高!”王中华说,在乡镇当老师时间长一些的,每月收入都能达到4000元以上,比2011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给基层教师和公务员涨工资,以前县里是有心无力,只能记在账上涨‘数字’。现在县里自主支配的活钱多了,不仅还了往年的‘欠账’,还明显加大了对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蒙阴县县委书记朱开国介绍说,去年10月刚刚落成的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面积比原来扩大5倍,十里八乡的百姓看病方便多了。
今年,山东省财政新设立激励性转移支付20亿元,启动实施激励性财政政策,将新增转移支付资金与转方式调结构挂钩,根据各地服务业发展、节能减排、城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引导各地聚焦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
“激励性转移支付的设立,一方面,引导各地将主要精力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增强了基层政府统筹安排财力的能力,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表示。
部门支持——专项少了,资金多了
“专项虽然减少了,但资金却增多了。”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划财务处调研员张恒新告诉记者,今年省财政安排4.53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1亿元,加大食品药品抽验和风险检测力度,以支持“食安山东”建设,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执法能力,让山东这个全国的“菜篮子”更安全。
“虽然改革表面上看好像限制了一些部门分配资金的权力,触及了一些部门的利益,但从本质上看,能促使部门转变思想观念、加快简政放权步伐,从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陈东辉表示,清理压减出来的资金所保障的重点更加突出,能集中更多的财力办大事,改革最终赢得了部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以水利专项资金为例,在以前的省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中,涉及水利的有24项,分布在水利、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2014年以来,山东省结合预算编制,将支持水利发展的资金集中起来,整合为5个专项。
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便是其中的一项。2014年,山东整合水利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雨洪资源利用工程,通过实施大中型水库增容等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高效永续利用。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兴利库容35.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亿立方米。2014年,省级安排资金10.02亿元,带动市县投入35.96亿元,支持实施4座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14座平原水库以及沭河东调工程,预计新增供水能力6.15亿立方米。2015年,省级预算安排资金12亿元,在继续支持已开工项目基础上,计划新开工15个项目,预计新增供水能力4亿立方米。
据介绍,2015年,山东大幅压减或取消了投向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资金,集中资金25.28亿元,支持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城镇化建设等14只政府性引导基金,加上市县政府出资建立基金,力争全省吸引社会资本1000亿元,共同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据了解,在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带动下,山东省其他各项财政改革也都有序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1+7”的财税体制改革制度体系。“1”,就是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新一轮财税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7”,就是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深化预算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7个配套制度办法,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这些制度办法的落实,山东省财税体制改革的蓝图将逐步变为现实,并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