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挑战 财政部长为啥最伤脑筋?
- 发布时间:2015-03-07 08:5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财经3月7日消息(记者初日 陈蕾)据经济之声报道,今年两会的多场记者会中,“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的这一场,关注度很高。一方面,国家和百姓的钱袋子牵动人心,另一方面,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一向不回避尖锐问题,对于他的回答,各方都很期待。昨天的发布会上,财税领域的热点问题,得到了怎样了回应?
楼继伟:今年赤字率要扩大,赤字多少才安全?
楼继伟部长开场就说,财政工作事无巨细。预算的英文表述是“budget”,本义就是 “公事包”,来参加记者会他就了一个大包。
包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大家最想了解的应该是:新常态下财税政策如何发力?楼继伟自曝账本,他说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将比政府工作报告写的2.3%,还要高。
楼继伟:调入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有1124亿元结转资金用于今年的开支。去年地方债务的还本部分是993亿元。这些支出如果按当年的收支差额计算赤字率的话,实际上差不多是2.7%。
财政赤字,说白了就是花的钱比挣的钱多,但是,楼继伟说,赤字规模大,对支撑经济的发展、抵御下行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解释,财政赤字率在3%以内,就能提振经济。
刘尚希:现在我支出扩大意味着需求扩大了,比如扩大政府投资,形成项目,形成采购,企业生产的东西就有了市场,能够稳增长。
楼继伟:今年财政政策将适度扩张,扩张的度是什么?
有一个细节,记者提问时说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楼部长回答时说的是“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那么,怎么理解这个“适度扩张”?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总结了三个方面。
刘桓:减税啊,要承接去年以来的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还有营改增,都要给企业减税;第二个地方债,新的预算法地方根据需要可以发地方债;第三个就是要扩大民生方面的支出。
楼继伟:地方债风险可控、可治,药方效力有多大?
预算法修订后,地方可以通过正规途径举债。不过,很多地方已经债台高筑,旧账怎么解决呢?楼继伟开出药方,他说,地方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逐步消化:
楼继伟:一方面,转为所谓“PPP模式”,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包括其他事业的方式,转为企业债。另外,对一部分完全公益性的平台借的地方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予以承认。一些由银行贷款形成的历史债务,如果融资平台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要采取一些过渡性的办法逐步解决。
有评论说,这是财政部第一次如此完整的阐述了地方债的解决思路;也有评论说,关于地方债,中央给地方开了口子。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认为,这些措施为解决地方债提供了更成熟的路径。
马庆斌:一方面四处再喊地方债有压力,另一方面你会发现大量社会投资也在四处寻找投资项目。实际上只要项目好,大量社会资金特别积极要参与。
楼继伟: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不公平,个税改革今年从哪开刀?
说完“家国大账”,再来算算“百姓钱袋”。个税起征点要提高的呼声不小,今年会有实际动作吗?楼继伟回答:简单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不公平,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税制改革。
楼继伟:个人收入5000元一个月,日子可以过得不错,如果有抚养、有赡养,那么日子就很艰难。个人所得税面临着税制不合理的问题,对此进行改革,改成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个税改革不从起征点的调整着手,今年会从哪里开刀?刘桓认为,今年将着力于两点,一是建立个人征信体系,二是高端收入人群试点财产申报制。从更长期的改革趋势来看,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会是改革方向。
刘桓:只有按照家庭赡养人口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扣除额,这才是科学办法,但基本前提大家要配合,进行税务申报。
地方债、个税调整、三公经费、营改增,财政部长为啥最伤脑筋?
昨天持续了78分钟的记者发布会,财政部长楼继伟部长一共回答了16个问题。开放、坦诚、专业,干脆,楼继伟延续了一贯的作风,有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他自信的表现。不过,地方债、个税调整、三公经费、营改增等热点问题集中,有没有让财政部长最伤脑筋的问题呢?来听楼继伟的回答。
1、节省的三公经费都去哪了?
楼继伟:中央财政去年“三公”经费是71亿多,比前年减了8亿,至于中央减下来的8个亿,收回总预算平衡。
2、老百姓交的水、电、油的附加费有法律依据吗?
楼继伟:现在在水费和电费上确有一些附加收费。目前保留的,都是有依据的。
3、税收法定2020年能完成吗?
楼继伟:按我的理解,在2020年以前应当完成。财政部只是提出了一个时间的建议,但主导不是在财政部,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
4、营改增什么时候扩大到房地产行业?
楼继伟:其实是我最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最难的是不动产业转成征收增值税。因为很难,我不敢跟你说哪天能出来,反正今年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