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增长

  • 发布时间:2015-03-07 02:29:2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3月6日下午2点30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第一场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常振明贾康围绕"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话题进行探讨,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将经济增速目标下调至7%左右。此前,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曾预测,中国经济还能以8%的速度增长20年。在记者会上,林毅夫表示,他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中国经济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

  但他强调说:"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此前,媒体在解读我的这个观点时有些误解。"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林毅夫解释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都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成本高、风险大,发达国家靠这个机制,平均每年增长在2%-3%之间。发展中国家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2-3倍。

  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个后发优势还有多大?林毅夫认为,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还有多大。

  林毅夫告诉记者,衡量产业和技术最好的方式是看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因为人均收入水平代表的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所蕴含的优势,我能看到最新可以比较的数字是2008年的。2008年时,我们平均每个人按照购买力计算的人均平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新加坡1967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相当于我们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在同样的水平之下实现了20年8%到9%的增长。"

  林毅夫进一步分析表示,20年8%增长潜力的发挥决定于内部因素,也决定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方面,最主要的判断标准是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有多大,可通过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来衡量。外部因素方面,由于国际方面还没有从2008年的危机当中复苏,我国出口增长变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会低于8%。

  其次,我国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和中低端的产业,被称为"世界工厂"。现在这些产业逐渐失掉优势,还没有新的增长动力来源。

  林毅夫判断认为,在新常态之下,用8%的增长潜力,去达到今年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会做得更好,会比7%还要高。

  经济增长要靠人民的创造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实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增长7%左右这个增长目标,其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是什么?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要调整,新常态是一个调整结构以后的经济,这里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第三,要寻找新的动力。今后经济增长靠什么?要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所习惯的靠数量规模的扩大、靠投资的驱动,这些都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所以今后的动力来自人民的创造力。"厉以宁说。

  在林毅夫看来,有几大领域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第一,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向新的电子产业、材料产业、精密仪器发展,有很多亮点。第二,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快递业务。第三,新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第四,"一带一路"中对其他地方基础设施的投资,会创造很大的市场需求。

  此外,当记者问到"一带一路"会带来哪些影响时,厉以宁回答说,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它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供大家来用。所以丝绸之路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之下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

  厉以宁强调说,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贸易和投资是并重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贸易,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投资,适合于投资的就投资,适合于开展贸易的就贸易。

  第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带实际上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做,我们把基础设施能够搞好,这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如此。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沿线国家更好地合作,互相谅解,这非常重要。"最近我考察到一个新情况,过去老以为连云港是最好的通向中亚、东欧、西欧的路,但最近发现,重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利用了长江水道,这条水路使成本大为降低。所以一定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这样'一带一路'一定能搞得好。"

  不能因污染忽视对工业的重视与投入

  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了全国政协常委、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一个问题:"最近有一种议论或者论断,说中国现在的工业发展正在面临着边缘化和空心化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境态。它对于中国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什么影响?"

  对此,李毅中回答说,上述提到的这两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李毅中认为,这几年无论是在财、税、价,特别是金融、产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现象已经有所好转,见到了成效。"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里三个地方讲到了实体经济,特别强调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我想这个问题会逐渐改善的。"

  "说到所谓边缘化的问题,首先工业确实够大,去年数字显示,它的增加值是22.8万亿,但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非解决不可。"李毅中说,因此,工业面临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问题。比如我们采取的措施,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业转移,以至于工业企业的退城进园等,这些措施都是工业自身结构的调整,并不能看成工业的弱化。

  李毅中强调,二产为三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商品,提供了服务对象。所以二产是三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三产并不意味着二产的退出,所以这个关系要处理好。

  李毅中说,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业上确实占了全社会能耗的70%,也是主要污染源,所以我们工业界要进一步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把欠的账补上,把这个工作做好。

  "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使我感到振奋的是,总理用了很长一段讲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这就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工业的重视,对制造业的重视。"李毅中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