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需冷静面对外资撤离

  • 发布时间:2015-03-04 20:29:36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邵志媛  责任编辑:罗伯特

  几年前,谈起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谁都会投去羡慕的眼神,那时候全国也曾刮起了一阵“外企风”,一大批高学历的人才也把目标锁定了这些外企。

  不得不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在土地、人力、资源、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部分优惠甚至超过中国本土企业所享范畴。

  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相关优惠减少,当前有不少外资厂商正在撤出中国,这种现象已然不鲜。现在,高学历的人才如果仍锁定外企,显然并不理智。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本身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而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在全球需求不足且产能过剩的环境中,成本骤增的压力使得这些在华外企有其他打算;另外,再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环境保护以及政策优惠的减少,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外迁或倒闭也会是这个趋势下的一幕。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产业空心化是否会出现?

  刚刚过去的2014年给人留下了“低速发展”的印签,有观点认为在劳动力逐步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能否提高效率,保持市场占有率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而中国应该警惕外资大量撤出可能引发的“产业空心化”。

  但在笔者看来,“产业空心化”的论断似乎有点太过于悲观。

  中国处于改革深水区,也处于经济调整的时期,产业调整升级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一项全国性的任务,越来越契合市场的发展是现在的状态之一。企业的数量并不等同于利用外资的质量和金额,相反,国内外大量权威的宏观数据证实,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进一步增强。

  面对市场的潮落,首先应冷静面对,外资撤离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失去活力,反而是中国产业调整升级过程中的一次新的优胜劣汰,撤离只是局部、短期现象,而非战略性的;其次,应该掌握好自身的发展节奏,运用好这个市场所提供的资源和优势,打造有特色的产业,提升自身竞争力。

  而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多深入市场,了解消费需求,将传统的依赖低成本价格优势的模式转变为依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取胜。

  (摘编自3月2日中国产经新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