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老农抢登求学“末班车”
- 发布时间:2015-03-04 07:29:28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通讯员 刘宝源 王建中 驻临安记者 管光前)抱着孙子,架着老花镜,76岁的王根荣一字一句地给孙子念报。这是老王最快乐的时光。
王根荣去年还大字不识一个,参加了脱盲班后,他不光拿到了“文凭”,还在淘宝村找到了工作。“我只会看看报,我同学徐观林都能上网了!”
徐观林和王根荣都是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村民,两人去年一同报名参加脱盲,“毕业”后又在同一家淘宝店打工。一有空,徐观林就向孙女学上网,一不小心成了“网控”,经常同孙女抢键盘,祖孙俩经常闹别扭。
临安首个“淘宝村”白牛村因电商声名远播,全村120家淘宝店,去年网售产值突破2亿元。淘宝生意日渐红火,村里用工荒的问题随之而来。脱盲前,像王根荣这般目不识丁的留守老人插不上手,只能充当门外汉。
去年年初,昌化镇委托当地“成校”开了4个脱盲班,计划招生135人,没想到竟有1217人报名,77%是60至80岁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1岁!考虑到师资力量,只能安排分批学习。多数学员年事已高,“成校”又给每个班安排了3个老师,还聘请了一位机动老师。
班主任项月娟介绍,这批“白发学员”求知欲望极高,课堂纪律很好,记笔记也很认真,一年下来全班缺课率为零。期末考结业率达100%,大多数老人会写600多个字了。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以前在家孤单得慌,现在上班,每月有2600元的工资拿。”79岁的脱盲生邵兰梅在一家淘宝店仓库上班,记者前往采访时,她正给山核桃包装盒贴标牌,脱盲后的喜悦写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
68岁的余德龙与他的老伴靠着每月千把元的收入过活,老两口日子过得拮据。脱盲后,凭“结业证”余德龙在当地一家企业找到工作,每月有2300元的工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新年伊始,新一批脱盲班开始报名,去年“失学”的72岁邱奎胜老人骑着残疾车又出现在现场。他说,小时候读不起书,成了肢体残疾、文化残疾的双重残疾人。这一回,一定要抓住机会脱盲,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众多报名者中,要数朱穴村69岁的张有林最心急。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年轻时,有单位招工,凭着“三代贫农”,大队把“吃公粮”的机会给了他,但因没文化,老张最终与“铁饭碗”失之交臂;上世纪90年代,老张借给生意伙伴12万元,对方却故意给他写了张1.2万元的欠条,眼睁睁损失了10万多元……老张说,现在国家免费给我们脱盲,还有专车接送,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珍惜。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