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管理制度
- 发布时间:2015-03-03 09:20:28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预算法第59条第5款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国库的管理和监督,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这是预算法第一次对国库现金管理做出规定,为各级政府进一步积极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有效降低财政筹资成本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目前中央和地方库款余额与波动幅度都比较大。要减少国库现金余额,使库款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需要建立库底余额管理制度,加大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力度,改善国库收支的效率。美国国库现金管理主要是在商业银行设立国库账户,把大部分资金存放于商业银行,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减少央行国库账户余额的波动。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管理制度。具体可描述为:财政负责、部门协调的组织架构,依靠采集预测信息的逐日现金流预测机制,设定目标余额并不断优化的库底资金,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熨平国库头寸的日常管理。这样做有几大好处:
一是协调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在实现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模式之前,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以下两个途径:其一,国库现金余额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央行针对国库余额变动执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前,政府存款(即国库现金余额)与基础货币的变动呈反向关系,政府存款的增加(或减少)直接体现为基础货币的收缩(或扩张)。如果没有设定库底目标余额,国库余额的变动会对货币政策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库底余额的变动,应建立现金流预测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未来几年国库存量的减少,应建立专门的协商沟通机制。其二,国库现金管理投资操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库资金投入到商业银行,其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增加,从而导致信贷总量的增加。国库资金从央行转移到银行系统或货币市场后,国库资金存量的减少对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资操作,应健全和完善国库资金投资操作的制度安排,避免影响货币市场效率;加强投资品种、期限匹配、交易对手的多样化,避免过于集中。
二是设定库底目标现金余额。库底目标现金余额是指保留在央行国库单一账户中的国库资金,以应付偶发的资金需求。在一项针对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2个成员国的调查显示,有16个国家设定了库底目标现金余额,可见设定目标现金余额是各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普遍做法。设定适当的库底目标现金余额,既可以确保财政支出的需要,又可以有效地管理国库现金,减少闲置资金的浪费。
三是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国库现金流预测是进行有效国库现金管理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较为准确的现金流预测,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日常的投融资管理和熨平目标库底头寸。要拓展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与政府预算、税务以及各预算单位及时的信息沟通,全面分析库款变动原因;要加强国库现金流量变动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分析,研究建立预测数据指标体系。
四是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从各国经验来看,国库现金投资品种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应通过市场化的投资手段开展投资操作,以实现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熨平库底头寸并赚取投资收益的目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