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常态下的创新生态
- 发布时间:2015-03-02 01:30:3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胡钰
■科技专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把握新常态,就要看到新常态是合理的状态、创新的状态、持续的状态。合理,是因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合理区间,发展速度、结构调整也更加合理;创新,是因为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力量成为主要驱动力;持续,是因为世界经济形势复苏缓慢与国内发展转型任务艰巨共同作用下带来的长期状态。
在这种新常态下,就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要在创新驱动上做到主动作为,应避免两种错误行为:一是无所作为,另一是盲目作为。无所作为,表现在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缺乏重视、缺乏信心,或者认为靠传统的增长方式依然可以维系,或者认为中国创新能力不行只能去购买国外技术,还是过“仰人鼻息”的日子。盲目作为,表现在不遵循创新规律,不研究创新中的问题,认为凭借增加经费投入、上大项目就可以奏效。
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的发展已经从“技术洼地”走到“技术平地”并逐渐向“技术高地”迈进,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买技术的日子已经不可继续,做不了技术的担心也不必存在。只要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主动作为,遵循创新规律科学作为,就一定能让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创新强国。
美国学者哈罗德·埃文斯研究了美国两个世纪以来最著名的五十多位创新者,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创新的历史教育我们,最伟大的创新是不可预见的。”从创新规律上看,对一个希望提高创新能力的国家来说,规划创新方向重要,完善创新生态更重要,后者是更具深层意义的举措。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往往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创新人才通过自由探索和市场竞争实现的。为此,应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为目标,下大气力营造创新生态。
着力点之一:疏通创新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这是对创新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创新是技术活动,更是经济活动,没有实现市场价值的成果只能叫做发明而不是创新。从创新成果的产生流程上看,要经过一个演变过程:试验品,样品,产品,商品,畅销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整条的创新链条来支持,具体体现在:研发平台、检测平台、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财务会计服务、技术转移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品牌推广服务等。
好的创新生态要遵循创新规律,降低创新成本。调研表明,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落地难、融资难、拓展难等问题。为此,要围绕疏通创新链,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完善支持创新活动的中介体系和舆论氛围。
在信息化条件下,要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层面的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鼓励众包、众筹、众创,提高创新效率。在全球化条件下,抓住时机进行全球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创新资源和项目,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鼓励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技术合作、并购和拓展,积极融入并引领全球创新网络。
政府鼓励和引导创新活动,要多采用“普惠制”的支持手段,比如税收政策、后补贴政策、奖励政策、采购政策等,要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改善金融支持、吸引优秀人才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创造市场化创新机制和竞争环境。
着力点之二:培育创新市场
创新规律表明,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给市场远比给项目更重要,因为市场在配置资源上更有效率,市场给予创新者的是内生动力。
对创新活动来说,重点要建设好两个市场: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任何创新产品做出来后,一定要得到市场认可、获得应用才能持续改进和发展。这种消费市场的支持对创新者信心的积累、创新资源的整合很重要。一方面,应通过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产品,补贴应用端,鼓励采购自主创新的首套设备、首批产品,并发挥宣传舆论作用,引导公众购买本国产品。另一方面,应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体系,避免地区分割、部门分割对创新产品应用的阻碍。
注意引导投融资支持创新,形成资本与技术对接的机制。在创新的不同环节,经费需求量差别很大,大致上看,研究∶开发∶量产=1∶10∶100。这么大的资金需求不能仅仅靠财政资金,要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中国一直具有负债率低、储蓄率高的特点,政府还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都应转化为支持创新的有效力量。风险投资不能远离风险,财政资金在支持创新方面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着力点之三:鼓励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对于一个社会创新力提升具有最深刻、最持久的作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新精神,就会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行为,迸发出的创新活力是生生不息的。这其中,重点是抓原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
原创精神强调的是创新信心、创新决心。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敢于创新、肯于创新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不论是基础研究项目立项,还是新产品研发,都不能妄自菲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外国人做过的东西我们才能做;也不能心浮气躁,贪求快速成名致富,而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坚持寂寞长跑,扎扎实实做出自己的成果。
企业家精神强调的是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在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是主体,用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品牌是目标,院校是支撑,中介是纽带,政府是环境,最重要的,企业家是灵魂。企业家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发现创新方向、整合创新资源、组织创新活动。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切实以企业为主体,不能以企业为傀儡,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创业精神强调的是形成“以贪图安逸为耻、以奋斗圆梦为荣”的社会氛围。2014年11月,扎克伯格来清华大学演讲,谈到大学生创业时说,“我觉得最好的公司,不是因为创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为创始人想要改变世界。如果你只是想要成立公司,你会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哪个想法最好,最后影响公司的发展。但反过来,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有了很好的想法才去创业,这样你才会成立好的公司。”创业不是一时冲动,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自强精神、创新精神的实践。
2014年被称为“中国创业元年”,政府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政策鼓励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的创业创新环境越来越好,逐渐进入了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
在新常态下,经济靠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驱动,人才靠什么驱动?答案是创新生态!从国际经验来看,检验一个国家的创新生态好不好,有三个重要维度:一是社会文化中推崇创新,二是金融体系中推崇创新,三是消费市场中推崇创新。
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2亿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2014年高校毕业大学生就超过700万人,好的创新生态会推动中国发展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崭新格局,让中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发挥出无限的创造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将会为中国的新常态注入持续新动力,这一过程不但对中国转型发展、而且对世界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其历史性、世界性的作用将日趋显现。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