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种田大户话农桑

  • 发布时间:2015-02-28 08:18:3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程正华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生产是大事。春节期间,在全国南方水稻生产第一县湖北监利县,来自全县的100位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先后被监利一米爱心社邀请到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传统农具,畅谈党的农业政策、农业致富商机和粮食生产。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12份中央一号文件打印件、传统农具等被整齐地摆放在博物馆农业展柜里,“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展板张贴在墙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监利县黄歇口镇新闸村5组农民毕利霞一边翻阅监利一米爱心社社员任冲为种粮大户早就准备好的12份中央一号文件打印件,参观传统农具,一边和周老嘴镇大李村6组的种粮大户李金平交流:“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好,种田人能享受服务,这让我们很受鼓舞。”

  正月初六中午,参观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农业展柜后,22位种粮大户围坐品茗话农桑,开怀畅谈备春耕。“种水稻有压力。”毛市镇工农村的种粮大户周斌芳,去年种了1340亩田的水稻,他告诉记者,当地土地流转费已超过500元/亩,人工、农资成本也涨了,种粮难度增加了。“一号文件上的话写得实在,说到了农民的心坎上,2015年,我会继续种水稻,肯定丰产又丰收。”周斌芳说。

  “随着中央连续出台十二个一号文件,支农惠农的政策已经相当完善了。中央还适时提高粮食托市收购价,稳定农民种粮收入。”毕利霞说。

  毕利霞认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很多新问题需要破解。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的荷包继续鼓起来,已经成为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毛市镇老台村种粮大户黄建川,在外省开“包子铺”赚钱后返家,2014年,一口气包了1300亩田种中稻,纯赚了90多万元。今年,他打算扩种几百亩双季稻,一季变两季,提高种田收入。

  嗑瓜子,品香茗,聊农事,展未来。边往种粮大户的茶杯里添开水,边认真听他们聊农事的博物馆馆长龙敏插话说:“‘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句话与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提出的‘人的新农村’一脉相承。”龙敏认为,“人的新农村”应该是农业展现新希望、农村呈现新发展和农民拥有新幸福。

  “说得太好了。”监利县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振涛不断地鼓掌,种粮大户们也跟着鼓起掌来。

  汪桥镇河湾村的种粮大户何庆波种了550亩田的水稻。“除统防统治集体打药外,其它的基本都要靠自己。耕地、插秧的农忙时节,请工一天要花160元,还管三餐饭;割谷的时候请一个人一天的工钱是120多元。”

  由于租用农机的费用太高,何庆波甚至掏钱置办了5台小型农机。“如果专业的农机、插秧、收割合作社等队伍能联合起来,提供社会化服务,我们种田就省心多啦!”何庆波憧憬道。

  周振涛说:“老何,我们合作社离你们村近,你请我们,我给你打折,服务肯定优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