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盘转动看极点矩阵的跃动力

  • 发布时间:2015-02-27 06:29:26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眺望·2015四川财经咨文》专题报道今日与您见面。作为本报的传统“节目”,每年年初,我们都要对全年的经济形势做展望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领域大事要事做梳理预判。

  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压力大,困难多,但希望和机会也在。新的一年,四川经济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新机会、新空间?该采取什么新举措、新作为?如何发现、培育新优势、新动力?我们将从四川经济大盘、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投资拉动、扩大开放等五个方面,约请专家、学者,为您一一解析。

  我省正在积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新的增长极崛起,对四川经济大盘的意义更加重要。展望新的一年,四川经济版图会出现新变化吗?

  2014年,成都GDP总量已迈过万亿元大关;全省GDP千亿俱乐部,却没有新成员加入,各市州的经济总量排名也没有任何改变。这是否意味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本期咨文,我们邀请三位专家解析:今年是否会有一些发展“逆袭”、“反超”大戏上演?作为首位城市,成都的经济意义已不限于四川,而是大西南、西部层面的,它该大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四川的城市层级体系怎样才合理?如何推动省域副中心建设?

  区域经济“逆袭”难现千亿市或再增两个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 熊建中

  【核心观点】

  2015年,区域经济中“逆袭”或“反超”现象在短期内还难以出现。未来四川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平稳中呈减缓走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向好。

  2014年,四川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其中,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呈现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协调性增强的特征。成都经济区实现经济总量17772.18亿元,增长9.0%;川南经济区实现经济总量4933.72亿元,增长8.9%;攀西经济区实现经济总量2185.15亿元,增长8.8%;川东北经济区实现经济总量4722.32亿元,增长8.6%;川西北经济区实现经济总量454.61亿元,增长4.9%。成都经济区不断发展壮大,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快速成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新格局逐步形成。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强劲“逆风”,缓慢复苏还将持续。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人口红利降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市场需求不足态势短期难改变,新增产能明显减少,经济增长减缓趋势明显。

  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还是在成都、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经济区。短期内,四川经济平稳增长,区域经济不会出现大的变化。2015年,眉山、广安两市经济总量有可能突破千亿元大关。

  今年制造业形势严峻,宏观市场环境没有明显好转,全省要实现7.5%的增长目标尚需努力。

  区域经济中“逆袭”或“反超”现象在短期内还难以出现,传统产业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对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乃至消失,高端产业还需要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我们对某个区域经济突起的期待还不容盲目乐观。尽管五大经济区发展的亮点各异,但区域间产业延伸不足、协作还不密切,结构性矛盾突出,在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深度调整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十分迫切。

  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未来四川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在平稳中呈减缓走势。其中,新常态下要素转向第三产业的特征,决定服务业将走向稳定增长道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向好。

  制造业化解落后产能任务艰巨,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技术行业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贡献率逐步降低。而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页岩气、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装备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在未来较长时期将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路径,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培育省域副中心破解“一市独大”困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秦尊文

  【核心观点】

  改变省会一城独大情形,加快改革步伐,下放省级权力,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

  东部省份几乎都有经济实力接近甚至超过省会的城市,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存在着省会“一市独大”的情形,这加剧了省内发展不均衡。为此,我在2001年、2002年连续向湖北省政府建议,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一主两副”战略,即在巩固武汉这一主中心的同时,培育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2003年湖北省正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在上报国务院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得到批准。2011年6月,省委分别发出加快襄阳市、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湖北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实行“省官治市”,两市市委书记高配,目前均由省委常委兼任;二是下放省级权力,将省直相关部门的土地、环评、规划、投资等审批事项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下放或委托给两市审批;三是改革先行先试,如授权两市开发区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四是明确带动范围,推动以宜昌为中心的宜荆荆城市群、以襄阳为中心的襄十随城市群建设。由于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宜昌、襄阳发展很快,2014年GDP分别为3132.21亿元、3129.30亿元,两市在全省的占比由2002年18.1%提升到22.9%,平均每年提升0.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与武汉“三足鼎立”的格局。

  继湖北之后,江西九江和赣州、河南洛阳、山西晋中、甘肃酒泉-嘉峪关、湖南邵阳等市先后被各省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明显加速,证明“省域副中心”战略是可复制的。

  目前,四川也面临着“一市独大”困惑。成都GDP占全省的比重从1952年的17.61%上升到2014年的35.24%,特别是近三年每年提升0.7个百分点,极化趋势极为明显;而同期除了宜宾、攀枝花占比基本持平(60多年提高不到0.5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市州都是下降的。可以看出,全省区域经济不平衡还在不断加剧。建议四川也实施“省域副中心”战略,以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川地域更为广阔,省域副中心城市可定三四个。首先是绵阳,其经济实力长期居全省第二,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且与成都有一定距离,有较为独立的腹地;其次是宜宾,其经济实力居全省第四,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在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大背景下发展前景可期,范围可辐射川南、川西南甚至川滇黔毗邻地区;再次,选择一两个距离成都较远并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加以培育和扶持,这样可在全省形成“多极支撑”局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成都可以有多大城市层级如何构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 梁琦

  【核心观点】

  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一个重要方向是建立稳健有序的区域城市层级体系,不仅增强和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也要大力培育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四川经济,总量上成都一城独大的特征非常突出。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理因素,更有集聚经济效应。

  集聚必然导致拥塞。与集聚力相对的是分散力。两者成反方向,相互抵消。当集聚力等于分散力时,我们称其为阀值,在到达这个阀值之前,集聚效应会不断增大,因此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超过这个阀值后,由于拥塞产生很高的地租和商务成本,分散力就会大于集聚力,企业就会向外扩散。

  我们讨论如何打破一城独大,也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成都的首位度多大合适?二是成都是否会首位度更高?我觉得,不能光从行政概念来看问题。

  四川是西南最大省,正是因为有成都这样首位度高的城市,在整个西南经济中,四川才有竞争力。成都与重庆构成双子城,各有特色,比翼齐飞,带领西南经济。

  眼光放宽一点,无论是长江经济带还是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四川省内很多地区都会受到重庆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影响,而由成都与重庆双核心主导的四川盆地经济空间格局在未来可以形成多层级的中心—外围结构,而多层级的中心-外围结构是持续可发展的空间结构。

  不要高估了城市规模扩大的坏处,而低估了城市化与经济集聚发展的好处。成都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支撑城市,其城市化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还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人口与经济活动有可能也有必要继续向成都集聚,以充分发挥成都的集聚经济效应,提升成都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但从城市层级体系来看,四川的城市层级体系不分明,缺乏5000亿元以上的城市,今后要在城市群相对完善和有条件的成都平原和川南地区大力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高层级的大城市,譬如绵阳、德阳、宜宾、南充和攀枝花等,其中宜宾、南充和攀枝花应分别成为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城市群具有较强推动力的核心城市。

  四川已规划在省内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个城市群。今后的城市层级体系可以是,以成都为一级,四个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为二级,其他城市为三级。这个“级”,是学理上的“级”,不是行政级别。一个合理的城市层级体系,是城市群之间有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市群。

  川西地区是经济地理的外围区域。但外围地区不见得就贫穷落后,依托本地的资源环境条件,通过完善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在有优势的地区打造专业化城镇,与成都、重庆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形成紧密而合理的产业关联,形成川西地区的经济增长极,依托康定、马尔康等县城,在局部地区采取单中心模式,从而为全省增加一些经济总量300亿-500亿元的四级中心城市。

  网友声音

  三巴浪子:如果说成都是四川经济的心脏和大脑,那么德阳、绵阳一线可为右臂,眉山、乐山一侧堪为左膀;嘉陵江一线,南充、遂宁可谓丹田腹地;再往外,广安、达州、巴中诸市当为奔跑的大脚。四川经济要向东从头越,“即从巴峡穿巫峡”,融入国家的长江经济带,携手重庆,达于沧海,成就宏图。

  fcref123:四川新兴的增长极、点最有可能在以下区域:一是天府新区和7个卫星城。天府新区不久后一定会成为新的增长极。7个卫星城也开始围绕着中心城区逐步转起来,相信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下,7个卫星城会越转越快。二是乐山、泸州、南充、广安、宜宾,这些区域地处长江经济带,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巨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