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田园功能融合城乡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2-27 04:32:2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何红卫
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近年来借力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态势强劲。“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是武汉面临的更加迫切的现实要求。”湖北省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要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与城镇化同步推进现代农业,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现代农业。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跨越式发展设施农业,做大‘菜篮子’,景观化打造美丽乡村,拓展农业功能,实施农产品加工倍增计划,强化农业发展支撑,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多功能型农业转变,用更多的‘现代元素’促进武汉现代都市农业竞进提质。”
“城乡同步”做大菜篮子
零散生产与规模需求不适应,单一供应与市场多样需求不对称,传统购销与现代物流无法匹配,“卖菜难”与“买菜贵”此消彼长。这曾经是武汉这个特大城市一度面临的最大民生“尴尬”。
“上设施、扩生产、活流通、抓调控,下决心、下大力气,全面建设与现代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菜篮子’。”刘立勇介绍,近年来武汉把菜篮子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市长负责制。去年市政府投资数亿元,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20多亿元新建7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彻底终结了“精细菜”大部分依靠外采的历史,蔬菜产业生产水平一举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2013年,武汉市淡水产品、蔬菜总产量分别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1位、第2位。目前,全市蔬菜常年园达到65万亩、水生菜基地30万亩,蔬菜保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0万亩,食用菌设施栽培面积达到850万平方米,工厂化智能化食用菌小区发展到10个,常年蔬菜供应种类达到上百个品种。先后建成精养鱼池49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266个,水产网箱养殖近170万平方米。
“多种业态并存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武汉市高度重视新型蔬菜物流业态建设。截至2014年底,累计蔬菜直供点达到263个、社区蔬菜直销便民店达到340家,在850个小区铺设电子直投菜箱1500组,加快传统流通渠道提档升级。
全市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75个,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建成农产品超市200多家、集贸市场417家,年销售额258亿元。2015年将形成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市场,武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安全是“菜篮子”的生命线。目前武汉已经划定农业适宜生产区、限制生产区和禁止生产区,重点渔业水域和主要种植基地环境监测率达到100%,蔬菜、水产、畜禽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分别达到80%、80%、85%。建立了779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室(点),配备了39辆检测车和900多人的检测队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一三产业融合”做美乡村游
在刘立勇看来,武汉近郊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紧密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休闲农业不仅是满足现代都市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举措,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2012年,武汉市提出了“发展赏花游,打造新花城”的发展战略,武汉近郊农村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短短3年,昔日“单调”的乡野开始色彩斑斓,一个个规模宏大的花海“破茧成蝶”,彩蝶翩飞。
截至目前,武汉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68家。2014年,全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338.81万人次,同比增长22.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38.98%。3年时间,武汉赏花经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产业到城市名片,已培育形成了十大农业节庆、十条赏花游精品线路、十个赏花经济专业村,6个山水田园赏花区轮廓显现,形成了一大批观光体验型、农业科普型、农家美食型、民俗农趣型等不同风格的旅游业景点。
“在发展赏花经济中坚持突出市场引导、项目推动、品牌推介三个重点。”去年以来,武汉市赏花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45亿元,江夏五里界赏花大道、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及四季吉祥滨江赏花带等项目已开门迎客。“老区美景传千年,暂待闺中无人知”的格局也已被打破,黄陂清凉寨野樱花与云雾山杜鹃花、江夏五里界七彩花海、蔡甸索河荷花、新洲仓埠桂花、东西湖郁金香、汉南楚湘农业园等赏花线路为游客熟知。
刘立勇说:“到2015年,全市将形成四季赏花的旅游体系,建成东湖赏花园、张公堤森林公园及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6大山水田园赏花区,建成赏花游特色乡(镇、街)5个,特色村10个,主题景区(点)20个。年接待赏花游客2500万人次,赏花游综合收入达到60亿元。”
扩规提档做强农产品加工
“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实施龙头企业培植工程,不断壮大和提升农产品加工规模档次,提升武汉农产品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刘立勇说。
如今,这源动力愈加强劲。2014年,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与农户签订各类订单面积达200余万亩,订单价值65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05亿元。
立足全国,面向世界,近年来武汉已经不再满足于农产品加工“墙内香”,目光更多瞄准的是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重点推进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加工区和黄陂武湖、汉南湘洪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其中东西湖食品加工区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黄陂武湖农产品加工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全市加工农产品中“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7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5个,国家级、省级名牌达到36个,品牌数量和影响力都有较大提高。
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聚集,武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区域化强劲发展态势。2014年,武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家,省级83家,市级27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
“未来一段时期,武汉农产品加工业将坚持以发展壮大加工型龙头企业为重点,新增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一区一园’建设,打造农产品特色产业链;聚合资金,捆绑项目,以周黑鸭、汉口精武为龙头,打造水禽产品加工产业链;以湖北天种、省种子集团为龙头,打造种子种苗产业链;以普泽天、百点实业为龙头,打造健康杂粮加工产业链;以高龙水产、梁子湖水产为龙头,打造水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刘立勇自豪地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