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高铁:一场意义深远的时空观念变革

  • 发布时间:2015-02-16 07: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月11日,旅客张鑫决定按照列车长宗珊妮的意见打个“高的”。本应乘坐G7595次高铁从南京前往嘉兴的他,错上了对面站台的G46次列车,一路坐到了徐州。按照宗珊妮的建议,他在徐州和南京完成两次换乘,仅比原计划晚两个小时抵达终点。

  车次多、间隔短、采取公交化开行模式的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之一。从2007年至2014年,高铁列车累计发送旅客31.6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比重从4.8%增至38.5%。

  高铁带来了旅客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安全、方便、快捷、运力强大的中国高速铁路,正以其比较优势满足着更多人的商务、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借助高铁,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拓宽,生活方式及节奏随之发生变化。

  这个寒假,广东惠州的11个孩子来到广州的飞渡教育培训学校,高铁的开通让他们结束了为期数年的远程英语课堂,开始了一对一的面授。

  返乡的摩托军团少了,奔走于各站点打“高的”的旅客多了;异地恋的障碍扫除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方便了;“双城生活,同城效应”在高铁沿线不断显现;不同层次的生活圈、旅游圈、工作圈,都因高铁而构建。

  高铁引领着人们时空观念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飞驰的高铁放大了普通百姓的活动范围,更颠覆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高铁京沪线用5个小时解读了1300公里,京广高铁武广段的通车让广州与武汉之间的1069公里被3个小时演绎……哈大线、兰新线、西安至广州、成渝到华东,高铁重构了社会的空间概念。

  “高铁生活圈、工作圈或旅游圈的形成,都立足于人们时空观念的改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当高铁赋予“遥远”与“边缘”新的定义时,空间概念上的中心和边缘就变得模糊。高铁正改变着中国人择业、居住、旅游、婚恋、养老等传统观念,催生出全新的生活理念,带来了更多异地生活、消费、置业、养老的可能性。

  结束2014年的高考,常州孩子张弛和广州孩子李栋同时报考了武汉的大学,两条高铁线路让“好男儿志在四方”与“父母在,不远游”不再是悖论;北京、上海的老年人考察起廊坊、昆山的养老院,更低的成本与更舒适的环境让异地养老成为现实。

  高铁促进了社会资源与要素的合理流动。高铁构建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了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使城市间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更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开始了共享优质社会资源的进程。

  一条京津城际铁路,为天津书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带来30多名北京技术员,一度担心制约公司发展的人才问题通过高铁得以解决;沪昆高铁南昌至杭州段的贯通,为江西上饶引来大量沿海地区的技术、人才与资金,迎来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机遇;贵广高铁开通后,粤桂黔3省(区)组建了“贵广高铁旅游营销联盟”,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回大陆3年多,在高铁商务之旅上很难察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于我而言,高铁就像是Mr.Right,那种感觉就是,它早该出现了,它终于出现了。”智利捷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潘莉莉说。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信息中心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大国,高铁带来的变化远比其他交通工具深远。常态化、大众化的高铁交流,引领着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社会流动,在改变个体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城市与社会管理带来深刻变革,并在变革中逐渐培育起高铁文化。竹立家说,发展中的高铁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程度与观念的平衡程度,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了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物质支持,也让中国社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与社会凝聚力不断增强。

  6年半的时间,高铁让中国人实现四海通家,愿意四海为家,走向四海一家。 (经济日报记者 陈莹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