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共同体意识渐入人心

  • 发布时间:2015-02-13 05:32:4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让人目不暇接。在众多的发言中,老挝外交学院院长永·占塔琅西的一句话令人触动。他说,世界从未如今日般紧密联系,亚洲从未如此迫切地需要双赢合作,前所未有地亟需维持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发展合作。

  诚如永·占塔琅西所言,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各国发展不可能闭关锁国,更不可能独善其身。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国际格局面临新调整,影响全球与地区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尽管许多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彼此之间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相似,相互之间的契合点日益涌现。在此情况下,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开展合作,建设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成为各国的理性选择。

  中国适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符合国际社会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一带一路”就被广泛熟知和接受,其倡导的共同体意识逐渐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在此次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就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互补性强,也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等任务,不断加强合作,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目前,中国正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首选合作伙伴是传统友邻。其中,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邦,双方关系密切,已经具备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条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正好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良好的契机,通过建设海上互联互通、加强海上合作,促进政治、经贸、金融、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互动,让沿线各国充分参与其中,共同分享成果,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下牢固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型世界经济框架下,通过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不断深化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互补性,才能共聚海上丝绸之路市场原动力,实现可持续的国际经济合作。

  然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项庞大、持久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仅凭中国一己之力也难以胜任。因此,需要各方拥有足够的包容性,继续强化共同体意识。毕竟即使同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也会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干扰,相关各方需要保持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共赢的心态,共同努力构建通往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桥梁,并从一些具体合作项目入手,共商共建,稳步推进,逐步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最终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共荣之路,为沿线各国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