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跨越“死亡之谷”

  • 发布时间:2015-02-12 03:29:24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刘刚

  若做一张浙商排行榜,王水福无疑属于第一阵营。

  与不少浙商一样,王水福以行事作风低调务实著称,而企业发展却足以称得上大开大合。从最初农机配件加工,到合资生产“西子”奥的斯电梯,再到工业锅炉、盾构机,以及六年前进入航空制造领域,在王水福的掌舵下,“西子”联合控股集团绘出了一条教科书般的转型升级上行曲线。

  这样一位浙商,在历经30余年风雨洗礼后,如何看待步入新常态后的制造业和企业发展?对当下的经济走势又有怎样的判断?新年伊始,本报记者走访位于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西子”航空产业基地,听王水福一一道来。

  浙江工业化需补课

  记者:刚才在航空装备车间,您有个细节让我们印象深刻,做了这么多年企业负责人,还会亲自给实习生示范如何正确使用锉刀。

  王水福(以下简称王):这些孩子都是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多数是1994年后出生。他们到“西子”后,首先会有一位老师傅带着学“手艺”,就是用基本的机械加工工具做一些小东西,比如工具箱。一段时间后就能做得比较精细,你们也看到了,真像手工艺品一样。这之后,才开始进入生产线操作实习。

  记者:看得出,您很重视技工培养,我们还听说“西子”现在每年都要举行技能大赛,每次您都要亲自颁奖。现在设备越来越先进,为什么还要如此重视技工培养?

  王: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工业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有清醒认识,过去浙江制造满足的是短缺经济背景下的市场需求,价格便宜、品质一般。现在供需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还像过去那样搞量的扩张是走不下去了。那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尽管浙江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还是要回头“补课”。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技工培养,就是在“补课”。

  记者:“补课”的观点很新颖,能详细说一下吗?

  王:“补课”主要是补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产业工人,二是抓好基础产业。

  产业工人培养,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现在设备越来越先进,产业工人会操作电脑就行了。实际上,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对产业工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常对我们的年轻技工说,你们别小看自己的手艺,学好学精这门手艺,一辈子都不愁没饭吃。没有一支精益制造的产业工人队伍,我们的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是迈不开步子的。

  抓好基础产业。什么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锻造、铸造、热处理,这些就是,要尽快把这几块打造成世界级水平,否则制造业要做成世界级水平也是不可想象的。

  事实上,我的这些思考也是“他山之石”。现在全世界都把“德国制造”看作高品质的代名词,但“德国制造”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强的。19世纪末的时候,德国产品也是低端货,当时英国要求德国产品必须打上德国制造标识以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否则就不准进来,这对德国工业界是一大刺激,从此他们知耻而后勇,打好了工业基础,彻底改变了形象和竞争力。我们要学习这种经验。

  要有二次创业精神

  记者:从杭州市区到“西子”航空基地,我们单程就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听说您现在几乎每天都这样,早上7点前就要出发,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亲力亲为?

  王(笑):我爱人开始也这么说,辛苦了一辈子,事业也还算可以,为什么快到退休的年纪还要搞航空这么吃力吃苦的事情?二次创业就是吃二遍苦。

  我想呢,人总要有点二次创业的精神吧,不能总是靠吃老本混日子。我这个人喜欢做点有挑战的事情。从最初做农机配件到做电梯、锅炉、盾构机再到航空制造,今年我们还有望拿到进军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的民用核级设备制造许可证。可以说,“西子”一路走来,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挑战。但即便这样,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你看日本三菱公司,人家一家公司就能生产整架飞机。

  记者:航空制造是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有“工业之花”美誉,从2009年“西子”成为国家重大专项C919大飞机项目9家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民营企业至今,6年过去了,您还满意吗?

  王:不久前我们刚刚交付了国产全球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蛟龙600飞机的首架舱门工作包,现在也已经进入加拿大庞巴迪、欧洲空客的供应商体系。应该说,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也很清醒,对航空板块,我们准备拿出十年的功夫“温火炖老鸭”。慢不得,也急不来。我总结了两句话:过程越做越痛苦,方向越做越清晰。

  记者:痛苦痛在哪里?

  王:比如说,客户对你的产品和能力是认可的,但是又不可能让你很快成为主流供应商,这种磨合的过程近乎煎熬,没有对战略方向的清晰认识是很难坚持的。还有管理上的磨合,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我说,转型是痛苦的,升级也是痛苦的,因为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记者:既然是二次创业,您怎么看待股权激励这个问题?

  王:我已经60岁了,不可能一直这么干下去了。今后让谁来做?要靠股权激励来解决问题。马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权激励,传统企业今后一定要也不得不搞股权激励。股权一定要稀释,要学会怎么分钱和放权,把分钱机制搞好了,人才就会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能做到这一步,全世界的高端人才都可能为我们所用。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激励是吸引高端人才最有效的办法。

  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2015年已经来到,现在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您对浙江制造业的未来前景怎么看?

  王:我是充满信心的。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机遇期,制造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期,要二次创业。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从低端制造迈向中高端,要跨越的是“死亡之谷”。

  记者:从企业反映来看,最痛苦的似乎还是市场需求不足。

  王:市场其实无谓好坏。需求其实很大,问题是有没有能力满足需求。打个比方,站在桥上看,水里的鱼并不少,但自己手里一条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你手里没网。从中国市场趋势看,一定是向中高端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进口产品,就足以说明这个趋势。制造企业要认清这个趋势,打好基础拥抱新市场。看待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战略思维。

  记者:您的比喻很形象。其实像“西子”、“万向”这样的浙江企业,不仅仅是适应新常态,更重要的是,要在新常态下引领发展。

  王: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还是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从政府的角度说,我觉得,在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搭建桥梁的工作。比如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浙江制造”的统一品牌,就真正把转型升级落到了实处。这次李强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到了这个,我觉得特别兴奋。

  配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有一个建议:浙江现在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工业产品有几百个,能不能建一个工业博物馆,把这些产品展示出去,让人们花上半天时间就能看遍“浙江制造”的精华,这也是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一种有效方式。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马上就要到春节了,请您给省内外的浙商同行一些新年寄语吧。

  王:2015年是羊年,新的发羊财的机会到了!我看到了中国民族品牌的曙光。制造强,中国强!但我们还是要从基础做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