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浙江制造的2014:从低小散走向两化融合

  • 发布时间:2014-12-31 22: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 (谢盼盼 邵思翊 吴雨辰)浙江政府多年吹响的“回归实体经济”集结号,所有的调整和投入指向一个核心: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在看似“实业”微利的年代里,浙江的实体经济却走出了不一般的路子,在经历优胜劣汰的寒潮低谷后,企业家们“摩拳擦掌”勤练内功,强化品牌保护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随时代变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为浙江制造翻开新篇章,两化融合成为浙江行进中的趋势,将在改革浪潮中为中国企业写下了诸多范例。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再创辉煌依然要强化实体经济导向,积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事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坚守实业求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实业兴浙 企业脱“虚”回实走正道

  近年来,浙江企业家们遇到发展瓶颈:传统制造业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手中的财富急于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在实业微利时,一部分人把目光投向了虚拟经济,热衷于“炒”,选择炒房产、炒矿、做PE等投资热潮。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轶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当实体经济虚拟化,民众资金从实体产业里逃出来,投到股权、房地产、煤矿就变成热钱,哪里回报快就往哪里去,但近年来该现象的后遗症在逐步爆发出来。

  这不得让人想起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温州市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

  业内称,此次民间借贷危机只是当前温州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温州经济真正的病灶在于大批企业主偏离此前的实体经济,以至于空心化日益严重。

  当浙江经济发展轨迹“跑偏”时,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对“炒”喊停,让企业家们不再成为“弃业家”。

  2012年,时任浙江省长的夏宝龙多次强调:“浙江由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靠的是实业富民、实业强省;今后浙江发展要继续走在前列,仍要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实业发展之路。回归实业是浙江企业家的不二选择。”

  其实,浙江已经连续多年吹响“回归实体经济”集结号:2011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4600多名浙商就发展实体经济献计献策。

  有专家称,即使在虚拟经济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的今天,仍然不可轻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业态变化,实体经济仍是基础。”

  回首过去几年充满冒险的资本扩张路线,浙江一名不愿实名的企业家回想起来,还是有些慌,“当时若资金链断了,怎么办?”该企业家认为,看似完美的投资之路,实则是危机四伏,如今他也安心做强自己的企业。

  杨轶清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表示认可,浙江实体经济总体在调整阶段,亮点和积极现象还是有不少的。

  一项数据足以说明浙江实体经济的亮点:今年上半年,浙江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0%。

  企业修炼内功谋新局 政府“托举”再发力

  一直以来,困扰浙江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源于外贸模式主导下产业的低端锁定:低层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

  从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0%的数据来看,浙江工业正在努力褪去低、小、散的烙印。这种源自企业内在动力的需求对于浙江实体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补药”。

  13年前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元首一身丝绸唐装惊艳世界,13年后万事利再度携手APEC,让浙江的丝绸再次亮相世界舞台上。

  万事利是名副其实的浙江企业,而它的发展是浙江近几年民企发展的缩影,从贴牌加工,再转型升级成做礼品艺术品等,到现在品牌化经营。

  在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看来,企业之前走的道路与浙江大多数企业相同。依靠贴牌生产和低附加值生产起家的浙企在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实现沉淀和积累后,开始需求转型升级,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线,提升产品质量,拥有国际地位……

  于是,屠红燕走上国际市场,需求品牌突围,并挖来了爱马仕CEO巴黎特加盟加速品牌国际化发展。

  浙江省长李强今年到温州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调研时对该企业一直坚守事实业,专注发明创新,做到行业最高端表示赞赏。

  李强也勉励浙江民营企业,继续坚守主业、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做强做大。

  除了万事利,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万向收购美国企业,天能研发具有国际水准的环保能源,万丰奥特20年如一日,坚守轮毂产业,做到世界顶尖……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企业对转型升级的自身需求,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企业间的差距,导致企业整体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企业效益、产品附加值上有所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提升浙江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品牌,不仅是企业自身需求,也是浙江省迫切希望解决的工作。

  今年以来,浙江省财政筹措落实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专项资金40多亿元,支持企业稳增长和调结构,促进浙江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今年岁末,浙江省政府主导的浙江制造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浙江省名牌产品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仅为4.74%,排名前10位的品牌价值之和为1330亿元,不到“可口可乐”公司的1/3。

  因而,浙江积极借鉴“德国制造”“美国制造”“瑞士制造”等发达国家经验,研究探索打造“浙江制造”品牌。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纪圣麟表示,“浙江制造”最终要推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国际互认。获得“浙江制造”综合标志的产品,将大大降低国际认证成本,从而进入高端的、优质的国际市场。

  企业回首“生死坎” 两化融合迸发新活力

  2014年12月的第三周,对浙江舟山的金海重工生产运行部王斌来说,是他的一个生产“黄金周”。12月18日由他主管的一艘8万吨级散货船准时出坞。12月20日,另一艘8万吨级散货船启程海试。

  “现在的生产状态比前2年好了很多,感觉一下子就忙得不得了。”连日来通宵工作让这个年轻的经理疲倦万分,而后面还有22艘在建船舶等着他们去“照看”。

  随着国际货运市场的逐渐好转,曾在寒冬里“熬”着的造船业,如今也走上了融冰之路:从“订单荒”到生产计划排满,从“看船东的脸色”到船东主动帮忙交付……

  来自浙江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9月,浙江新承接船舶订单载重量一路飙升,同比增长率均在20%以上。

  以造船业闻名的舟山,造船业一度占据该市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国际船舶市场的萧条,舟山造船业遭遇了最为严重的打击。

  该市一位与船舶修造业打交道十多年的官员在两年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悲观预测,如果再过两年还不能回暖,舟山的船舶修造业可能会全军覆没。

  两年之期已到,幸运的是船舶市场已经回暖。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舟山船舶工业实现产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5.1%,造船三大指标占全国份额13%。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顾问方新康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说浙江船舶工业回暖太过乐观,但新的订单上涨较多,趋势比较明显。

  今年对于浙江船舶企业来说,还有一大利好就是国家工信部发布的船企白名单。在今年9月28日发布的首批50家船企白名单中,浙江的金海重工、欧华造船、扬帆集团等7家企业入围。这在方新康看来,与企业设计技术提升有很大关系。

  一直以来,浙江造船业整体附加值低,在船舶的设计和核心部件上均缺少话语权,另外船企自身技术薄弱,以承接散货船为主,对于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均望船兴叹。

  方新康告诉记者,从危机以后,浙江一直在应对,两年前浙江专门成立了工业设计研究院,帮助船企从设计抓起,财政、政策上都有很大的支持。

  另外,企业自身也在积极开发产品,产品的结构在往高端发展。这两年浙江接了很多高端的订单。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发展很快,有好几家专业搞海洋工程的企业已经完工了。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浙江制造中,已然翻了一页新篇章。

  作为阿里巴巴的老家,两化融合在浙江已经风起云涌。

  互联网企业青睐零售实业,今年3月31日,阿里集团与银泰商业集团共同宣布,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阿里集团COO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双方将并组建合资公司,搭建020的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国内最大的安防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按照众筹模式推出一款萤石互联网照相机,可以实现边拍摄边和亲朋好友分享。

  浙江中控是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移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中控研发的太阳能聚光发电,不仅是利用高新技术产生平稳电流,更是致力于盘活玻璃、电机等传统企业产业链的发展。利用杭州地区的优势制造业力量,发展信息化产业。”中控集团副总裁施一明说到。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进而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显得尤为紧迫。

  在此背景下,建设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对于浙江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加快创新型省份和工业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正如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所说,浙江民营企业要以全新的眼光和视角审视发展,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转型突破口。而浙江省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使浙江成为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乐土。(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