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全力培养整市推进

  • 发布时间:2015-02-04 10:29: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冯雷

  “70后不愿干农业,80后不懂做农业,90后不愿谈农业。”这句流传甚广的话也是前些年河北省承德市的现实。

  承德市围场县曾有一项调查,全县共有12万农户,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力就达12万,平均一户一个。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推不下去,规模化经营搞不起来……危机迫在眉睫,承德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于是,承德市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大力气来抓。全市八个县中,有六个成为国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县,还有两个省级示范县,2014年承德市又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市,成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全国仅14个整市推进市。经过努力,承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初见成效。

  新年伊始,记者走访承德乡村,随处可以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感受到“农二代”们创业的激情,感受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那份自豪……

  思路:

  整市推进的系统工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由政府主导,是承德市上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上,市委书记郑雪碧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提出要“全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市委副书记潘超就此项工作专门到培育主体市农广校进行系统调研指导,并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与农村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有机结合”。市政府还印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承德把这项工作视为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

  为此,承德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以农牧局、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等11个部门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形成党政同时发力推进,各部门协同作战的体制机制。市农牧局作为“领衔”单位,把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深化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同部署、同调度。启动、调度、推进、研讨,去年有针对性地连续召开四次大会积极调度督导培育工作。市农牧局主动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财政局列出专项经费;与团市委联合举办青年新型农民技能大赛,评定青年家庭农场;与妇联、扶贫办联合举办培训班,并对受训农民跟踪服务;与人社局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与邮政储蓄银行签订框架协议,2015年该行承诺向新型职业农民发放贷款10亿元……

  市农牧局还与各县级政府协调,制定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如在各项国家普惠政策基础上,对新型职业农民再上浮20%,还有项目扶持、金融扶持等等。通过政策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倾斜”,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三农”政策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形成了政府大力扶持,部门认真组织,农民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模式。

  承德市围绕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为核心,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和方法,培育了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2014年我们共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4424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324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2100人。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0人。”承德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东说。

  实践:建体系、选对象、发证书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是承德市农广校。承德市农广校校长刘宝龙介绍说:“承德市农广校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以8所县级分校为依托,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如围场的马铃薯、养牛,隆化的中草药,平泉的食用菌……制定培训计划。每个县确定2个以上的产业园或合作社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再确定10个以上的家庭农(牧)场作为示范场,形成产教融合一体化教学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育体系”的核心。承德市农广校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了一整套阶梯型师资队伍:第一梯队是从包括中国农大在内的北京高校、省高校和国家农业研究机构请来的“大专家”100多名,他们主要给农民学员讲国家的农业政策,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讲宏观市场;第二梯队则是农广校的专职教师和市县农林牧水的行业专家600多人,他们主要讲专业技术理论兼实践,半天课堂,半天田间;再一个梯队便是当地主导产业中的能工巧匠组成的乡土专家队伍,专门指导学员们具体的实操。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讲如何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怎么治病,怎么挣钱。非常受农民的欢迎。

  承德市在实践中创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相融合、与农业新品种技术推广相融合、与农业重大项目实施相融合、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还有流动课堂(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与固定课堂想结合,短期培训与长久教育相结合,把培训与已有的党员夜校、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大院相串联等等好的经验。

  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选定培育对象。在2014年初,承德各县做了扎实的“培育对象”普查、选定工作,通过村里推荐大户、工商部门摸底(合作社注册)等方法,遴选出全市有1万多名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在此基础上再精选出最急需培训的4000多人,余下收入“培育对象库”,将陆续纳入培育计划。

  与以往传统的农民培训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它有了新的内涵、新的发展,不仅要让农民掌握技术、技能,还要为其今后以农业为主要甚至是终生职业奠定基础。所以,在培训内容上,不仅有技术培训,还有普及合作社知识、市场知识、管理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还要讲诚信、讲道德、讲礼仪,提高整体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对于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县里颁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凭这两证,即可享受各类政策扶持和服务。同时,还鼓励他们参加农业技能鉴定,经考试考核合格,还可获得由人社部统一引发的相应工种农民事业资格证书。对于“证书”,承德市采取的是动态管理。如果发现持证人严重违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规范,可以随时取缔其资格。

  刘宝龙校长说:“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比喻是‘农民点菜,教师下厨,政府买单’。我们作为具体落实者,就要想方设法把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实实在在地发挥最大效益。”

  效果:我说我是职业农民他们可羡慕了

  走进围场县顺鑫果蔬种植合作社,大棚里的草莓、蔬菜、食用菌新鲜诱人,理事长吴瑞国说,我这里的草莓因为品质好,采摘价格超过了北京。“我从小就不愿种地。出去打工,闯荡,后来搞水泥建材赚了些钱,再后来节能减排的需要,水泥厂停了。依照国家政策的引导,2012年回来联合33家农户整合360亩地搞起了果蔬种植合作社。我发现现在的农业的概念和我小时候可大不一样。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开始我对农业一窍不通。正赶上搞职业农民培训,我成了第一批学员。现在我的基地成为县农广校的实训基地,还有两间专门的教室。我也成了乡土种植技术专家,我这里的职工都可以出去讲授种植技术了。我发现了一个朝阳产业,就是现代农业。”

  隆化县晨新蔬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白颖,从北京工商大学毕业后本可以有个安稳的工作。可生性好动、“闲不住”的她“看到国家农村政策好,看到农业有发展前途”,还是选择的回乡创业,当起了职业农民。先是帮着父母打理承包的200亩荒山,2013年联合20多户农民建起了蔬果种植合作社,当年大棚种植的毛收入就达40多万元。开始她也不懂技术,赶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边干边学习,使她很快掌握了技术。“我还要读个农学的‘大本’。”白颖笑着说,“我去北京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有在银行的,有公司白领。我说我是职业农民,他们可羡慕呢,说我是‘大款’,因为每次聚会都是我买单呀。哈哈……”

  平泉县23岁小伙李东博,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起早贪黑,每月2000多元工资,对于90后的他来说根本剩不下,“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远离家人,还被人瞧不起。”他说,“2014年春节回家,见村里在建农业园区,搞大棚种植,国家有补贴。我说不走了,建两个大棚试试。没种过地,连黄瓜长出来都不会摘。农广校的老师从整地、育苗、嫁接、定植……全程手把手教。现在差不多掌握了技术。从去年10月1开始在大棚里种黄瓜,现在已经卖了1万多元钱,比打工挣的多多了。我感到命运突然间发生了转折,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现在的生活忙碌、充实,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我们‘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个微信群,都是志同道合的创业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我特自豪、特骄傲!”村里像李东博这样的年轻人有一批。从前村里有300多人在外打工,现在回来一多半。创业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时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