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全省首个农耕地保护协会难以为继

  • 发布时间:2015-01-29 16:29:1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 实习生 赵梦荃

  我省首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成立3年多了,如今陷入困境。

  日前,记者走进沙洋县李市镇彭岭村部,墙报上“手牵手同保生命线,心连心共护金土地”一排字还是那么醒目,但彭岭村村支书、耕地保护协会会长张文刚却显得落寞,“会员人数在减少,如果再没有经费来源,协会恐怕难以为继。”

  开创“农地农民管”新模式

  彭岭村的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成立于2011年6月27日,曾名噪一时。这是全国第三个保护耕地的农民自治组织,肩负耕地保护日常巡查、法律政策宣传和涉土纠纷调解三项重任,自成立来已发现、制止破坏耕地行为10余起,成功化解用地纠纷50余起,开创“农地农民管”的全新模式。“随着收入增加,农民建房热情高涨,总有人未经批准就占田修房,成立协会后,我们村连修猪圈都要写申请。”9组村民李建龙对协会的作用很赞赏。“耕地保护协会成了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前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李市镇国土资源所所长李元军说。

  彭岭村有9个村民小组,1750人,耕地面积2262亩,人均耕地1.29亩。2013年,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沙洋县李市镇项目在彭岭村实施,在做土地整治规划时,协会把群众代表找来,积极向工程设计方建言献策,使土地整理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

  没想到,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时遇到阻碍。3组村民肖行权死活不同意动他家的田。原来,他家的田地势高,是旱涝保收的“肥田”,如果实施土地平整,他的“肥田”耕作层要被平整到低处别人家的田里。协会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要他把眼光放长远,土地平整后集中连片,便于农业机械化操作。两天后,他终于想通了。

  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有其权”,彭岭村实现了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省内襄州、黄梅、京山、钟祥等地纷纷效仿,成立耕地保护协会;省外参观者络绎不绝。

  几道坎让协会陷入困境

  然而,从去年起,彭岭村耕地保护协会步履维艰。“工作完全靠无私奉献,没有任何报酬,还得罪人,会员的积极性慢慢就消退了。”张文刚说,会员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对土地没有依赖性,不愿搞,协会会员也面临青黄不接。

  协会会议记录显示,最近一次开会是去年5月15日下午,会议内容是总结三年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上面写着“协会经费不足,运作较为困难,部分成员有懈怠感”等问题。之后,协会再没开会。

  协会副会长杨华山说,村级耕地保护协会主要是处理一些土地方面扯皮的事儿,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继续运作困难多。比如,缺乏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等。

  据了解,江苏金坛农民耕保协会资金主要采取政府帮助一点、村里赞助一点、企业资助一点、会员捐助一点的方式筹集,设立资金专收专用账户,充分保障协会运作所需经费。

  而彭岭村的耕保协会,没有任何经费来源。“村里目前还负债29万元,没法赞助。”张文刚说。“耕地保护不能政府一家‘包打天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作为耕地保护第一守护人,农民的办法更为贴近实际,也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认为,农民耕地保护协会增加了村民对耕地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更加明确了土地权利人保护耕地的义务。如何让农民耕保协会发展壮大,筑起耕保第一道防线,值得思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