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淘宝小二“叫板”国家工商总局

  • 发布时间:2015-01-29 08:30:48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淘宝与国家工商总局之间关于网上售假的交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工商监测结果显示淘宝网正品率仅为37%、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而淘宝质疑监管方“程序失当、情绪执法”,并表示对监管人员提出投诉。

  两大争议点引人关注

  2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显示,淘宝网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其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报告一经披露,有关“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六成是假货”的消息很快传开。

  对此,淘宝网官方微博27日发布了以淘宝员工名义写的一封公开信《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质疑监管部门的抽检存在问题。

  就在这封公开信发布的当晚,工商总局在官方网站针对监测报告作出回应,称工商总局网监司“一直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梳理争议点,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关于抽检主体、抽检程序、抽检样本数。工商总局称该定向监测系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展开。但淘宝认为,中消协不具备抽检主体资质;将淘宝这类拥有数百万开店者的C2C平台与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维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淘宝方面称,许多卖家并没有收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就直接向社会公开,属于程序失当。

  二是“正品”如何界定。工商总局在报告中注明,“统一将假冒伪劣产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产品等均列为非正品”。淘宝对此称,非授权渠道不等于非正品,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拥有从出厂到销售最后一环的完整授权体系。

  联手打假才是正道

  抛开关于抽检程序的质疑,近年来关于网购打假、网络售假的争议不断,此次交锋中,工商部门和淘宝对于“正品”的界定也出现了争议,那么什么样的商品属于“假货”?对此,有待作出更加科学明确的界定。

  淘宝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淘宝上大约有10亿件商品,平台对假货有一套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追查流程。比如事前监管中对商品关键词会进行审核,商品如果带有“高仿”,则无法上架。在原有的打假体系基础上,淘宝28日宣布成立300人“打假特战营”,专职助线下打假,假货信息第一时间提请执法部门处理。

  综合记者多方采访情况,从监管部门抽检结果进行比对,可以进一步看清网上假冒伪劣产品的端倪。2014年“双十一”网购节前夕,质检总局公布对5大类14种电子商务产品的专项抽查,合格率仅为73.9%,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值得注意的是,质检总局这次抽检采取“神秘买家”方式,从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当当、1号店、凡客等正规、大型电商平台抽取。质检总局当时还通报了5起电商产品打假案,这些不合格产品多通过“天猫”“京东”或“1号店”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而这些平台都自称“不销售假冒伪劣”。

  专家认为,个别商家确实利用了网络平台跨地域、跨时空的特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制造虚假评价,但平台和监管部门在这件事情上的目的是一致的,应当联手打假。

  应建执法机构与电商平台 协同打假机制

  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负责人赵哲波说,在淘宝和亚马逊等开店的店家,产品质量好不好、有哪些投诉,处理情况怎么样,消费者无法知晓。因为这些核心数据都掌握在电商手里,且不对外公开,信息不透明,就会掩盖很多问题。与线下产品监督抽查相比,电商产品监督存在抽样和追溯“两头难”,加之卖家多、变动快,调查取证异常困难。

  专家提出,电商打假涉及质检、工商、公安、通信等多个部门以及电商平台,当前部门协同、电商平台与执法机构协作的打假机制仍待建立。一些受访者认为,当前由于各职能部门所处角色不同,协作打假尚处在探索阶段,加之市场监管机构职能改革进展不一,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线上打假进展缓慢。

  记者张遥、屈凌燕

  (据新华社杭州1月28日电)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