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数据显示我国气象部门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为78公里

  • 发布时间:2015-01-26 07:3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杜芳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

  台风预报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为78公里

  2014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87.5%,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2%和84.4%

  34185个乡镇开展天气要素预报、10公里分辨率的格点化降水预报,9个省份气象预警精细到乡镇(街区)

  风霜雨雪,寒来暑往,气象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及各个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小到出门穿衣戴帽,大到区域经济生产布局,气象已经成为我们离不开的重要参考。人们越来越关心,气象预报到底有多准?气象服务将如何适应越来越精准的个性化需求?1月22日至23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的2015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每天按时观看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或者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天气预报软件已经成为现代人安排日常生活的必备步骤。通过长期关注天气情况,人们发现,气象预报越来越“靠谱”了!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的预报准确率稳中有升,关于台风等的预报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中国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87.5%,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2%和84.4%,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为78公里,全年粮食总产量预报准确率达99.9%。

  气象预报越来越准,不仅为大众出行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避免了大量因暴雨山洪、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某些专业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就离不开气象服务的功劳。

  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马咀村,以前一场风霜雨雪,就可能造成粮食果蔬的减产绝收。但是现在,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让农民再也不用担心老天爷的风云变幻了。如今,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天气预报的准确,更需要预报业务和气象服务的精确。

  “我是种植大棚樱桃的,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外界并不一样,我需要掌握棚内小气候来管理种植。”马咀村村民李学龙说。为了适应这样的个性化需求,小气候站、气象信息员进驻村头,“气象宝”等气象测量设备进入大棚,仅仅是几摄氏度的调节和改变,就帮助农民大大提升了农业最终产量和效益。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当前,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增幅达120%,73万名气象信息员、7.8万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43.9万个气象大喇叭等预警发布设施逐步融入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国34185个乡镇开展天气要素预报、10公里分辨率的格点化降水预报,9个省份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到乡镇(街区)。

  在城市,人们对气象的关注也越来越细,不仅穿衣戴帽要看天气,洗车、聚餐、健身、养生等都希望了解相关的气象信息。气象专家表示,这些都体现了消费需求在变化,从模仿性排浪式的消费变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这种消费需求变化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气象发展需要随之释放气象服务消费潜力,激发个性化、多样化潜在消费需求,拉动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因此,在一些地方,气象服务开始摆脱“高冷”的面孔,悄然融入居民的生活。气象信息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发布手段渐渐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入各部门减灾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国,已经有7个试点城市建设了135个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社区。人们足不出户可知冷暖阴晴,哪条路段有暴雨积水,哪个时间是否适宜出游。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今后在气象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更加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服务。继续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继续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此外,气象部门将大力开发利用宝贵的气象信息资源,主动与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激发推动气象服务发展新动力。在灾害保险、能源及大宗农产品期货、公众定制服务、公众参与式气象观测预报等领域,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新产品、新项目的发展中,激发社会市场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同时,在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应对、节能减排、雾霾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不断丰富和拓展气象服务的新内涵。(经济日报记者 杜 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