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补齐短板 兜好底线

  • 发布时间:2015-01-22 07:31:5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简承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14年3月,文化部牵头成立了由25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近日,由协调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起草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中办、国办正式下发。1月21日,国新办邀请了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委官员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

  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就是要推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补齐短板,兜好底线。“补齐短板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说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困难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兜好底线,是说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也是保基本,确保全体公民不论民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杨志今说,下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城乡均等。《意见》提出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并明确要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变化,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二是区域均等。要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并落实取消贫困县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相关配套资金的有关政策。三是群体均等。要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重点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记者了解到,国家目前正在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已确定了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探索标准实施的具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积累经验。

  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照耀到所有的贫困地区

  在发布会上,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说,2014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达到了275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860个亿元。

  “这些年,总局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实施一系列重点惠民工程,在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的‘户户通’。”发布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办好“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实施城乡公共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工程,启动“书香·童年”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工程试点。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99%和98.6%。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王威强调,在今后《意见》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时,要结合城镇化进程,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城镇要选址方便服务群众的区域,在乡村要充分考虑服务半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统筹协调,考虑宣传文化、科技普及、体育健身,乃至医疗、计生、民政等多项基层便民服务功能,综合利用。二是设施建设要规模适度,功能优先,经济适用,避免出现“贪大求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三是要监管并重。不仅要建好,管理也要跟上,要用好,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运行管理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各类公共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切实发挥效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