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服务 云南经济大盘“潜力股”
- 发布时间:2015-01-20 07:46: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经济增速换挡、增长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下,云南经济大盘的板块权重正待重新计算。
在去年召开的云南省政府党组会上,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强调,服务业培育得好,不但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还能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但前提是要做好产业规划,有选择性地培育服务业。
云南的目标是:到2016年,全省大服务业销售收入将达到7700亿元左右,增加值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0年全省大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1.2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900亿元左右。
厘清思路 加快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服务的专业化日益凸显,服务业门类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企业的生产运转和产业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休戚与共。
正是基于这样的研判,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大服务”的大产业发展概念,其要义就是充分释放服务业的潜力和活力;着力点在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联动大制造、大旅游、大能源、大生物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信息、物流、金融保险、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商贸等领域;目的是培育打造云南经济大盘中的“潜力股”,拉升云南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指数,为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红利。
大服务业在内涵上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是传统服务业范围的扩大、内容的拓展和程度的加深,除了包含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外,更强调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组成了“大服务”的两翼,而扩展、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广度和深度应成为打造大服务业“潜力股”的破题之策。
目前,云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还处于规模化的初级形态,亟待打造一个标准化、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地服务海量客户的生产性服务业。
拉升“短板” 释放潜力
当下,服务业已成为云南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带动大量就业的同时,占GDP的比重正在加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渐凸显。
2013年,全省服务产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旅游、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业、会展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近年来云南服务业总量稳步增加,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但与全国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仅为40%,从业人员占全省总就业人数比重尚不到30%。服务业仍然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凸显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
差距是挑战,也是潜力。云南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物流龙头企业迅速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批发交易市场超过4000个、农村商贸体系及城市商业网点逐步壮大、信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特别是去年,云南正式启动了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位居全国沿边省区前列。
从产业发展前景看,随着西部开发开放和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和服务交流前景将更为广阔。同时,云南大生物、大旅游、大能源、大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协同发展与集群配套设施建设需求,将进一步拉动对商贸、物流、金融的需求,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正视问题 突破障碍
有专家分析认为,服务业的高壁垒和高管制一直是其难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金融、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等重要服务行业过高的准入门槛,阻碍了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入。
那么,云南服务业发展的制胜之道又是什么呢?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仅要对体制性障碍“拆藩篱”,打破高壁垒、高管制,还要对结构性矛盾“动手术”,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增强服务业经济的“筋骨”。
大力引导和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大多数服务业部门,在扩大开放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服务业内部的体制变革,促进社会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和各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加大金融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产融对接机制,强化信贷支持,缩短服务业企业的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为服务业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政策金融支持,才能让大服务产业在服务好其他产业的同时,自身实现从“潜力股”到“蓝筹股”的华丽蜕变,进而点亮云南经济大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