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每天千吨常温奶进入中国

  • 发布时间:2015-01-14 11:29:18  来源:南昌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奶荒到“奶剩”仅是“进口奶”惹的祸?

  据新华社消息从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间的转变似乎突如其来,一夜之间奶价持续下跌、加工企业压奶、奶农亏损开始在各大主产区蔓延,甚至出现了个别的倒奶、杀牛事件。表面看是进口奶激增导致市场大幅波动,而深层次去看,却是我国奶业“养殖的矮子,进口的巨人”的写照。

  “洋牛奶”进口量大幅增加

  “不倒也是亏,新奶还没地方储存”,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奶业主产区,正上演一场“滞销降价——倒奶杀牛——紧缺涨价——买牛入市——滞销降价”的“牛周期”。

  “此次奶剩的主要原因,还是进口奶量的大幅增加。”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70.8%;大包装奶粉(原料)同比增长50%;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比超过100%。

  浏览国内各大超市的货架,十几个国家的常温牛奶品牌令人眼花缭乱,“各种进口超高温灭菌常温牛奶以每天1000吨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

  少时抢奶多时拒收成行业内部矛盾

  从数据上看,从2012年至今我国原奶产量是比较稳定的,并没有大规模的波动,可怎么就忽然从奶荒变成“奶剩”了呢?

  实际上,在奶农苦苦支撑的2014年,正是一些乳业加工巨头的“风光之年”,不仅业绩超过预期,还先后进军海外、投资牧场、借道国外奶源。

  “2013年看起来是奶荒,其实是新西兰奶源进口受限,加工企业都跑去抢国内的奶源,一时间就出现了表面上的奶荒。”一位业内人士说,而当2014年更加低廉的进口奶源价格持续下跌,如同抛出了“橄榄枝”,加工企业自然“变心”,抛弃了国内奶源。

  我国奶农面对加工企业的话语权比较微弱,常常遭遇“霸王条款”、“朝令夕改”,少时抢奶、多时拒收已成行业多年的内部矛盾。

  含乳饮料抢占市场份额

  一排排的常温奶占据超市众多货架,一盒盒的核桃奶、果味奶、钙奶、乳酸菌饮料等摆在显著位置……对于含乳饮料、复原乳、超高温牛奶之间的差别,消费者实在难以区分。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895.22亿元,同比增长19.54%;利润总额125.42亿元,同比增长24.52%。

  “含乳饮料对牛奶进行了一部分的替代,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宋亮说,应加强对乳品相关常识和营养知识的公益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