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走出的金融信贷路:“输血”致富农民 “造血”发展自身
- 发布时间:2015-01-13 09:35:1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海口1月13日电(记者罗羽、王晖余)“以前想贷款但银行不愿贷,好不容易能贷了,利息又高,现在找他就没问题。”村民王春花指着坐在一旁的信贷员陈训锋说。在小陈的帮助下,这些年,王春花家搞产业有了资金保障。
王春花是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营根村人,2012年5月,她通过海南省农信社的信贷员获得3万元贷款发展生猪养殖,不到一年,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从中获利1万多元。今年,她打算拿出十亩地帮儿子发展鲜花种植,希望再贷点款增加资本。
“从求贷无门到贷款农户比例逐渐增加,改变来自政府与农信社的联结。”陈训锋说,2010年,海南省政府出台贴息助农政策,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贴息力度。政策实施以来,小额贷款加速发展,海南省农信社近6年累计向全省放贷183.4亿元,惠及67.65万农户,占海南119.3万农户总数的56.7%。
像陈训锋一样的一批农村小额信贷员正是农信社和贷款人之间的牵线人,是一支组建于2008年的金融服务队伍,500多人遍布海南各乡镇。
陈训锋说,信贷员的工作就是走村入户,宣传小额贷款相关政策,帮助农民解决贷款发展难题。但海南省很多乡村人少、村小、分散,加之交通条件不好,经常徒步几十公里、日晒雨淋是信贷员的“家常便饭”。
“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农民不理解。由于最初信贷业务不规范,有的农户在借贷中被‘吃拿卡要’,我们的工作不太讨好。”信贷员冯霖说,但只要耐心讲解,相互沟通,建立信任,农户还是很淳朴的,并且会相互影响,相约来办理贷款。
琼中新市农场农民陈东菊去年种植了近百亩无核荔枝,上市时遭遇销售难题。了解情况后,冯霖及时帮助联系解决,将陈东菊的荔枝推上了“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迅速解决了销量,还打出了品牌。
“他们一直都帮我,做了很多工作。”陈东菊说,只要有发展的困难找到他们都会得到帮助,真像自家人一样。
近些年来,随着信贷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户主动贷款的比例不断攀升,仅2014年,琼中县就累计发放贷款4389万元、累计发放农户2918户,存款由过去93亿元逐渐拓展到现在近1000亿元,贷款由过去53亿元提升到650亿。
信贷员用双脚走出的金融信贷路,给农户致富鼓足了“资金底气”,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输血”的同时,也逐渐积累起人脉,赚取了民心,赢得了广阔的农村信贷市场,为农信社发展提供了“造血”功能:7年前濒临破产的农信社,能一跃迈入全省有影响的银行队伍,正是变“输血”为“造血”的互利双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