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穿越千年 盛世华音

  • 发布时间:2015-01-11 06:27:2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大钟沉沉声如磬,

  小钟细碎凝秋露。

  大小呼应天籁和,

  夫子沉醉食无趣。

  距今2400多年,但仍然寒光逼人,削纸如泥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距今100余万年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罕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她们被称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尤以曾侯乙编钟为最。

  “起!”1978年5月17日凌晨,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座2400多年前诸侯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椁板离开了墓穴,墓室积水被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2400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件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曾侯乙编钟出土立即创下了多项纪录: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为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笔者有幸聆听过这穿越千年的编钟声。《朝乐》渲染了古代上朝时庄严凝重的氛围;《梅花三弄》描绘了梅花迎风摇曳,高洁安详的姿态;《流水》表现高山流水的自然风光。一曲《楚骚》更是将楚人长袖细腰三道弯的舞风演绎得淋漓尽致。虽是复制品演奏,但“大钟沉沉声如磬,小钟细碎凝秋露。大小呼应天籁和,夫子沉醉食无趣”。千古绝响,悠悠楚风,仍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用于祭祀或宴饮。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极为壮观:铜木结构的曲尺形钟架,全长10米以上,上下三层,通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原木承托。钟架悬挂编钟65件,编磬为铜质磬架,长2.15米、高1.09米,由两只鹤怪禽支撑,上下两层悬挂四组32件石磬。编钟、钟架、编磬、磬匣都刻有字数不等的铭文。编钟上的铭文详细记载了该钟所属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以及曾国和楚国、晋国等地律名的对应关系。

  演奏时,需由3个人各执丁字形木槌,敲击上、中层的编钟,用以演奏旋律;需由2人各持较粗长的撞钟木,撞击下层低音甬钟,用以烘托气氛。更为奇妙的是,在每只钟上均能奏出两个相距小三度或大三度的乐音,而西洋乐器的钟只能奏出一个乐音。过去,不少中外学者认为,秦汉以前,我国只有5声音阶,但出土的编钟证明,在先秦时期,我国就使用了7声音阶,并形成了完整的十二律。

  曾侯乙编钟出土后只奏响过三次。此后,编钟原件再未敲击。“而实际上从1984年编钟复制件成功面世后,编钟原件再未离开过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说,此后的对外交流全由复制件完成,编钟“替身”漂洋过海,涉足20多个国家和地区,6亿多人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了编钟的神采,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在中国聆听了编钟演奏。

  曾侯乙建鼓底座更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大体为半圆形,通高54厘米,底径80厘米。座圆面由八对大龙和数百条小龙纠结穿插而成,这些龙昂首摆尾,气氛热烈,以多变的形态和对称的布局,构成了极其复杂生动的艺术形象,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松石。乍看这件器物,犹如一团腾腾的火焰。

  这件建鼓底座的制作工艺,至今无法复原。不仅如此,出土20多年来,人们连底座上到底有多少条龙盘绕,都无法计算清楚。有的专家拿着小标签在上面一个一个贴,但是每一个专家、每一次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如果您有兴趣,不妨到湖北省博物馆,亲自数一数建鼓底座上到底有多少条龙盘绕,没准会揭开一个千古之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