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怎么看
- 发布时间:2015-01-11 06:27:2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96.39亿元票房、8.3亿观影人次,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增幅双双超过30%。这样的成绩中一定有你我的贡献。
回首过去一年,一个实在的感受是,看电影更方便了。灵活多样的购票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实现了随心所欲。在线购票选座,成了观影新入口。统计显示,国庆档期在线售票的份额超过了总票房的2/3。根据最新的数据预测,2014年全国在线售票的比例将达到全年票房的40%,2015年开通在线选座功能的影院数量将达到国内影院总数的60%以上。无论已有的市场份额,还是未来的增长势头,互联网都已经并将继续改变着中国电影票房销售格局。
与影院购票相比,在线购票的优势在于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双重节约。在线购票选座,无需再花费时间排队等待,也不必担心热门影片一票难求,可以节约不少时间;票价的实惠,网站和客户端提供的各种折扣、套票等等,大多比柜台直接购买更划算。实际体验也不复杂,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完成选择影片、选定座位、网络支付以后,只需要在影院的终端上输入相关代码即可打印影票,基本不需要排队等待。比如,在北京,3D版的《智取威虎山》全价120元,在影院现场购票最大的折扣是半价,还被限定时间和场次。在线购票选座却可以得到从19.9元到25元、30多元、40多元不等的实惠票价,小情侣约会或者呼朋引伴同去观影的话,节约效果就相当可观了。
观影便捷了,选择却成了难题。2014年国庆档有十几部新片面世,随后的贺岁档更是吸引了40部新片扎堆上映,可谓眼花缭乱;与此形成矛盾的是,人们的观影时间是有限的,总要有所取舍。如何让自己的消费行为物有所值?
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三大”组合,最吸引眼球,却并非必看保证。比如《无极》和《十面埋伏》,就是典型的“三大”影片,观众看到的却是雷人雷剧雷表演。两位导演拍出了惊艳的佳作《霸王别姬》和《活着》,也拿来了这两部高调宣发的烂片。这样的观影,就是交学费。观影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学费交得多了,就如同久病成医一样,有了一些经验。所谓经验,不过是个概率问题。见得多了,就不容易轻信了。听得多了,也就有自己的判断了。
再看大片,通常会在上映一周以后。这时候,票房正常了,口碑出来了,评分也基本靠谱了。据此经验,吃亏上当的比例大大降低。
至于媒体报道和影评,是参考指标,却也泥沙俱下、暗藏玄机。一些噱头十足的电影,却从开始就露出了外强中干的蛛丝马迹。比如,如果娱记在报道回避了对电影的直接评价,而把重点放在了电影的花边新闻、导演的个人生活上,这种情况就比较可疑,通常是隐藏了这样一句潜台词:电影本身乏善可陈。娱记是娱乐产业的一分子,直接批评吧得罪人,表扬吧违心,又不能漏掉新闻,那就说说导演说说演员吧。
面对那些评论两极分化,更需要多一分冷静。赞美派习惯说,你没看懂,所以感觉不到影片的好;批评派会说,我都不知道电影想说什么,当然不会给好评。看似矛盾,分辨起来也不难。如果赞美派的赞美诗你没看明白,或者与你的审美口味相去甚远,这样的电影不看不遗憾。如果批评派的文章写得清晰有理,那么,听人劝吃饱饭,不看就是。
这只是经验之谈,也只是一家之言。琳琅满目的电影市场里,到底看什么?这是个问题。也许,还是个商机。
比如评分,现在还是个笼统的烟雾阵。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年轻、阅历、偏好不同,对影片的评价也会不同。影评人的信息,阅读者却并不知道,只有对电影社区人群气质的粗略区别,比如豆瓣代表文艺青年口味、时光代表一般影迷口味,等等。比起电影,订房网站就成熟得多了。比如,住客的评价会按照单身、夫妻、亲子、商务等不同情况分类,不同的身份对酒店的选择和要求不同,这样细分的评价就可以给住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电影这个富矿,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