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投资都是“刺激”
- 发布时间:2015-01-09 02:32:15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给人们心理产生的冲击并没有完全消散。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在一些人眼里,凡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都会认为是“四万亿”的重来,冠之以“刺激”之名,非常有失客观。
当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我们应该对国民经济有一个相对感性的认识,不能一提起一些看似天文数字的投资,就感到惊讶。尤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当前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上马动辄几十、上百亿的投资其实并不稀奇,若干个重大工程在同一时期上马,几千亿、上万亿的投资都是有可能的。还有一点,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天文数字”投资并不能立即实现,而是要通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落地。
有了这一点认识,我们再讨论什么是常规的投资,什么是额外的“刺激”。按照国家当前的经济运行常态,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编制预算,预算支出中会包括投资,即预算内投资,它是常规的投资,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部分。而像2008年国家启动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是指在国家已经用足了预算内投资的情况下,另行安排财政资金加大投资,对GDP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测算,如果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不启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那么2009年GDP增速将跌至零的水平。毫无疑问,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将会接踵而至,国民经济将遭到严重创伤。从这个角度分析,四万亿并非是完全失误的政策。其失误的地方在于,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它更多地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新兴产业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因而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陷入了失衡。
反观当前各类所谓重大项目,大多是国民经济的短板,或者说是未来形势所趋,并没有产能过剩行业。更关键的是,这一次的投资推动,使用的是预算内投资,且需要民营资本的配合。不出意外,2015年,国家安排预算内投资或将还是采取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的方式,正确理解这些投资的性质,对理顺市场预期会有好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