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金融添动力
- 发布时间:2015-01-08 19:29:26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1~11月,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898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并有望在今年超过外商直接投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伴随着“元气满满”的中国企业踏上海外市场,对境内金融支持的要求也日益紧迫。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三方面金融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一是简化审批手续,便利“走出去”;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三是健全政策体系,服务“走出去”。
正当其时的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强金融政策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正当其时。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海外投资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资金融通、跨境结算、信用担保、风险抵补、财务管理等都需从金融机构处获得助力。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国内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非常有限,就连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也仅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金融机构自身‘走出去’的步伐远远落后于企业。”温彬说,“在支持的广度和深度上都难以满足企业国际化的需求。”“事实上,我国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一直都是短板。”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研究咨询部副主任丁继华的表述更为直接,“比如在融资渠道上,国内商业银行为企业在海外投资提供的资金并不多,企业要通过大的投行或者其他方式来筹集资金的话,成本就会更高。”
2014年,商务部发布修订版《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并于当年10月开始实施,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快了境外投资的便利化进程。“本届政府的工作方向就是要简化审批流程,给企业释放更多自主性,这是一系列政策发布的大背景。”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密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国际商报记者。
周密指出,无论是双边的投资保护协定还是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国政府都在努力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提供更多机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实质,就是要在境内管理和服务上进一步给企业松绑、加油,保证他们能抓住境外的机会。”
松绑和加油
在简化审批手续上,会议决定的内容包括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由事前到有关部门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对国际商报记者指出,此次决定的三方面内容相辅相成:“简化审批手续将直接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热情;融资渠道的拓展是保障;健全政策体系搞好服务则是后续工作,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
丁继华告诉记者,国外很多投资项目均通过竞标进行,而国内审批流程较长,企业往往错失商机。
周密也透露,两三年前,有企业曾因国内审批时间过长,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而损失了大笔订金。
根据《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已很大程度地简化了审批手续,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还需要多个部门间的协调和衔接。
丁继华建议,目前我国企业进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的审批手续非常简便,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推广开来。此外还有些企业刚刚踏入海外市场,对“走出去”的流程还不熟悉,更需要政府做好信息、法律、领事等咨询和培训服务。
温彬和周密则一致认为,目前我国企业最为急迫的需求还是获得融资支持。
“无论采取直投、并购还是合作等方式,资金需求能否满足是决定海外项目成败的关键。由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时间短,甚至还没有信用评级,在当地融资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温彬表示。
周密也指出,我国企业在国外融资能力较弱,因此更加需要国内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此外,他还提醒,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商业性金融机构能否及时跟进,也需要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引导。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