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广东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强音

  • 发布时间:2015-01-08 08:32:24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8日讯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继2012年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努力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林业的战略部署后,于2013年8月作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广东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千万广东人民的共同选择,也是建设美丽广东作出的郑重承诺。两年来,全省各地大力弘扬“十年绿化广东”精神,精心组织实施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景观林带8610公里,生态景观林基本成林成带;完成碳汇造林1100万亩;森林进城围城在珠三角地区全面展开,继广州之后,惠州市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已建成示范村2660个。

  新一轮绿化广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东绿色版图不断扩大。青山作证,绿水含情,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正在建造一座座绿色丰碑,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

  决策民生福祉大战略

  从“十年绿化广东”到林业生态省建设,从“五个林业”到现代林业强省,从生态立省到新一轮绿化,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改革开放35年来,广东8任省委书记亲抓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率先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1985年,广东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行动,199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

  1999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建设林业生态省。

  2008年,广东率先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民生、文化、创新、和谐“五个林业”,迈开了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新步伐。

  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志在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林业。

  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实施四大工程、构建五大体系,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全面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高层的决策部署,决定了广东要走一条生态先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青山绿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美丽广东呼唤绿色生态,新一轮绿化广东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美丽广东的强烈共识。各地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林业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合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广大群众团体组织积极参与新一轮绿化广东,营建了形式多样的青年林、巾帼林;各地乡贤和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捐资造林,反哺乡里、回馈社会。在全社会共同推动下,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开局良好。

  如今的南粤大地,绿潮涌动。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58.6%,全省森林面积达1.62亿亩,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12062.8亿元,林业总产值达6336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动气壮山河大会战

  与上一轮绿化相比,新一轮绿化的起点更高、内容更广泛、目标也更宏大。广东生态建设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强林业建设和新一轮绿化广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强力度上部署和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绿化工作全面负责,要用结果说话,分阶段实施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省长朱小丹每年拿出3天以上的时间调研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建设情况,并挂点示范,建设了1万亩“省长林”。分管林业的副省长邓海光亲力亲为抓落实,各市(县)一把手、各级林业部门领导干部也都办点植树,以实际行动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

  全省各级林业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先后组织编制了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出台了建设森林生态“五大体系”、城市绿化工作、矿山复绿行动等6个配套实施方案。各地抓好相关配套规划,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全省上下形成了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强大合力。

  通过实施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形成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体系、道路林带与绿道网生态体系、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起全省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安全格局。

  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推进,使南粤大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城美人和。

  碳汇森林质量高。重点加快消灭宜林荒山和改造残次林、纯松林、布局不合理桉树林的步伐,加大封山育林、抚育管护力度,着力增加森林碳汇。全省已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1100万亩,占工程建设任务的73.3%。

  万里景观林带美。因地制宜整合各类发展项目,统一建设23条共1万公里、80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建成连接城乡森林系统的绿色廊道,构建高标准、高质量森林生态景观体系。全省累计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里程8610公里,占建设总任务的86.1%,生态景观林带基本成林成带。

  进城围城共“创森”。让森林进山、下乡、上路、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全省新建森林公园155个、湿地公园55个。继广州之后,惠州市2014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东莞、肇庆、汕头、珠海、佛山、茂名、中山7市正在抓紧开展创建工作。

  乡村美化生态化。全面启动城郊型、农村型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构建优美宜居生态家园。已建成具有乡土味道、各具特色、环境宜居的示范村2660个。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省委、省政府以空前的力度推进,为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财富。

  创新解放生产力大智慧

  广东林业改革创新从来没有停滞过。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广东1.65亿亩林地源源不断向林农输送增收的“正能量”。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由2009年的936.2元提高到2012年的1792.3元,增幅高达91.4%,4346万农民受益。

  几年来,广东在配套改革过程中,统筹推进林改深化改革,注重完善各项政策机制,理顺了全省的基层林业管理机制。充分让利于民,即使参改农民得到实惠,又注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使林改后的山林充分发挥经济效应,广东“破冰”森林保险,利用财政补贴在韶关、河源、梅州、湛江、肇庆和清远6个地级市以及省属国有林场启动森林保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广东林业产业发展多年来位居全国龙头。如何再造竞争新优势?广东林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林业创新型经济,建设林业产业大省。

  主动求变,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做优第一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稳步推进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为木材加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求变,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做强第二产业。确立人造板、家具、木(竹)地板、林化浆纸、松香深加工等十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了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大变图强,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做活第三产业。坚持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动实现由“砍树”向“看树”的根本性转变。

  坚守共建共享美丽广东

  2015年是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一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严格考核各级政府造林绿化任务完成情况,用结果说话,完成任务好的予以表扬,不合格的给予红黄牌警告,通过倒逼机制再次加大造林绿化力度。

  广东各地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成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为目标,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切实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

  通过实施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使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量化指标,以及在生态建设质量、森林资源增量、生态效益总量、绿色产业总值等方面领先全国,构建北部连绵山体、道路林网、沿江森林、珠三角城市群森林、沿海防护林五大生态屏障体系。这五大生态屏障是南粤大地的骨架,更是支撑南粤大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脊梁。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有理由对明天的绿色南粤、美丽广东有着更加美好的期待和遐想。

  我们相信,只要全省上下拿出当年“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精神劲头,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共同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深入开展,生态强省、美丽广东将成为全省共建共享的美好现实。

  【精彩放送】

  广东森林生态补偿惠及全省2649万人

  广东省1998年率先在全国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来,全省共划定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621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3.1%、林业用地面积的37.8%,累计落实中央和省财政两级补偿资金83.7亿元,惠及全省2649.7万人,为改善广东生态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推进这项工作重点完善“六个机制”:

  高位推动的工作机制。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进一步提高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了公益林激励性补助和补偿资金发放监管的长效机制。

  适应形势发展的稳定增长机制。广东省一直致力于构建随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08年以来,补偿标准按每亩每年提高2元的幅度递增,2014年每亩达22元。

  权责分明的分级配套补偿机制。从2008年起,广东省建立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逐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

  差异化激励性补助机制。2013年,全面实施公益林激励性补助政策,明确在补偿资金预算总额内,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对生态区位重要、补偿资金落实到位、管护成效显著、整体质量高的公益林,给予额外的奖励性补助。

  规范透明的补偿资金发放机制。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广泛协助农户开设银信账户,财政部门通过银信账户,直接把补偿资金发放到补偿对象的一卡通中,目前全省通过银信账户一卡通发放的补偿资金约占总量的77%。2012年,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公益林补偿信息系统,补偿资金发放更加规范透明、便捷高效。

  广泛有效的补偿资金发放监督机制。坚持把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常态化监管与重点整治有机结合,通过由各级编委批准的85个市、县级公益林管理机构,加强对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监管。

  惠州建成广东首个地级国家森林城市

  2014年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惠州成为广东省继广州之后第二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也是省内获此殊荣的首个地级城市。

  惠州一直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把城乡绿化和森林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数据显示,目前,惠州林业用地面积1067.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森林蓄积量30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平方米。

  科学规划是惠州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宝贵经验。从2010年起,惠州制定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等30多个林业、园林和绿道建设规划与方案。“四绿工程”是惠州的特色,不单打造“生态绿谷”“森林氧吧”,同时养护“绿肺”,强壮“绿肾”。潼湖湿地、海洋生态公园、考洲洋,正被惠州市打造成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三大湿地公园。而冲刺5A级景区的西湖以及红花湖、金山湖也旧貌换新颜。“三大湖”生态保护、水质治理、环境美化齐头并进。

  惠州大力推进“公园下乡”,每年投入资金超过600万元,绿化村庄200个,打造60个森林村庄,实现城中林荫气爽、郊外碧水青山、乡村花果飘香,“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绿化景观,形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乡森林系统,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生态福祉。

  【新闻悦读】

  珠三角将率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群

  为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率先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于2013年初由广东省林业厅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体系一体化规划(2013-2020)》编制工作目前已结束。《规划》明确提出,广东要加快推进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一体化,珠三角将在2020年前率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群。

  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虽然其经济总量约占全省八成,但大部分城市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碳汇量较低,与以纽约、巴黎、东京、伦敦等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在生态方面的差距更大。《规划》将以珠三角的山、水、林、田、城、海为空间元素,以自然山水脉络和自然地形地貌为框架,以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求及引导城镇进入良性有序开发为目的,着力构建“一屏、一带、两廊、多核”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广东省划定四条林业生态红线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明确,至2015年底,建立全省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形成全省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实现“以库管线”“以图管线”。 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一年来,广东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推出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由森林、林地、湿地、物种4条红线组成,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是:森林红线为,全省森林保有量不低于1.631亿亩(含非林地中的森林),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0%,森林蓄积量达到6.43亿立方米;林地红线为,全省林地保有量不低于1.632亿亩;湿地红线为,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2630万亩;物种红线为,全省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9%。

  对被亮“红黄牌”政府评先评奖一票否决

  为大力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建设绿色生态第一省,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的责任,并提出了具体的奖惩办法和问责方式。对被出示“黄牌”“红牌”警告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对其评先评奖实行“一票否决”,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一年内不得评先评奖,并按规定追究相关部门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办法》明确了考核奖惩和考核问责,意味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森林资源保护考核有了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

  【数字说绿】

  森林资源

  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目标,近5年,广东省森林面积增加8%,森林蓄积量增加23.8%,森林覆盖率增加1.4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65亿亩,森林面积1.62亿亩,森林蓄积量5.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8.6%。

  四大工程

  广东省累计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里程861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基本成林成带;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1100万亩;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新建森林公园155个、湿地公园55个;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2014年共建成具有乡土味道、各具特色、环境宜居的示范村2660个。全省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公益林

  广东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至2017年,按每年每亩2元的标准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在全国率先试行激励性补偿机制。2014年全省新增省级生态公益林750万亩。

  林业产业

  2013年广东省林业产业总值为5595亿元,比2012年增长19.2%,林业产值连续8年居全国前列。2014年林业产业总值6336亿元,同比增长13.24%。

  林业投入

  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央和省级财政落实林业资金46.88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2.24亿元、省财政投入34.64亿元,林业资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广东省林业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