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锻炼健身”对村民而言不再遥远

  • 发布时间:2015-01-06 01:31:1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新华社记者 李华梁郑 昕王春燕

  记者近日在四川、陕西、内蒙古等多地调研发现,随着农民健身工程等“物”的数量积累,农民的健身意识也正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体育为“人的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干农活不等同于锻炼 健身成生活“新常态”

  以往在一些边远的山区农村,“锻炼健身”对村民而言基本属于比较遥远、陌生的词汇。传统观念里,干农活就是锻炼身体,难道还需要专门健身?

  “以前我也这样想,可真正参与其中才发现差别大了去了。”53岁的双峰寺村村民蓝正庆说。双峰寺村地处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顺河场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这里除了青山秀水,还有一个深受村民喜爱的健身小广场。

  记者见到蓝正庆时,他正在小广场上使用健身器械,不远处村子里的坝坝舞蹈队正和着乐曲起舞,伴随歌曲的还有阵阵欢笑。“以前村里没有这些体育设施,大家主要靠看电视、打麻将打发时间,自打去年建好这个场地,每天忙完农活锻炼已经成了生活习惯。”蓝正庆笑着说。

  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四川已在全省17071个行政村(社区)建设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省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到37%以上。有多位专家表示,农村体育设施并不一定要多么复杂,一块平整的小广场,一个标准的场地,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健身慢慢融入到村民生活中去。

  除了成为生活习惯,更有一些人“迷”上了运动。四川省内江市中区白马镇村每个村组都有自己的秧歌队,镇里举办的秧歌赛每次都像过节一样热闹。黄石村秧歌队的队员陈家瑛打趣道:“有次比赛,‘备战’最紧张的时候正是秋收,有队员为了不拖后腿,雇人收地,结果工钱就给了好几百,简直成了‘秧歌痴’。”

   从“要我练”到“我要练”体育锻炼意识深入人心

  杜赵小学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杜赵村,学校目前有350多名小学生,有2名专职体育教师。记者来到学校时,体育老师肖四虎正站在长约80米、宽15米的塑胶跑道上,指导六年级学生练习短跑起跑。“村里的学生相比城里来的还是皮实一些,而且更愿意吃苦。孩子们大多喜欢上体育课,在学校尝到体育锻炼的甜头,回家便能影响家里人,有不少家长打电话来请教体育锻炼的知识。”肖四虎认为,养成健身习惯需要消除认识误区,当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后,“要我练”便逐渐成为“我要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肖四虎坦言,他从宝鸡师院毕业以来,在这所学校的4年中见证了不少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入青少年体校,也看到不少村里人走上日常健身道路。

  无独有偶,记者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也看到类似场景。去年11月23日,康定地震后第二天,记者来到震中受损严重的木雅祖庆学校,当时该校的学生被临时安置在前方指挥部不远处。记者放眼望去,阳光下几十名学生正在学校外的6个标准水泥地篮球场上打篮球。

  木雅祖庆学校学生甲绒洞珠说,以前篮架是“两根树干一个汽车轮胎”,现在场地这么好,以往不爱玩的小伙伴都参加进来了,打篮球已经成了固定的课外活动。

  运动健身正改变村貌民风 体育锻炼或助推“人的新农村”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目前一系列项目和政策正为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软硬件保障。2006年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便是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旁。

  与此同时,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也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将通过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改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其中计划到2015年,全国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记者走访多地看到,运动健身不仅让人们强身健体,也正在改变中国农村的村貌民风。以往有些地方冬季农闲时人们没事就容易凑在一起赌博、扯闲话,现在抽点时间出来切磋球技、舞技,比赛完了之后不同地方的人还能在一起交流外出打工的情况。

  “先要有健康,才能奔小康”。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在两者齐头并进的过程中,体育将为“人的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